搜索
首页 《杭州酷暑寄怀刘三沈二》 病起客愁新,心枯日景沦。

病起客愁新,心枯日景沦。

意思:病起客愁新,心枯天景沦落。

出自作者[现代]陈独秀的《杭州酷暑寄怀刘三沈二》

全文赏析

这首诗《病起客愁新,心枯日景沦。有天留巨,无地着孤身。》是一首描绘病后心境的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孤独、失落和时光流逝的感慨。接下来,我将从各个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首先,诗的开头“病起客愁新,心枯日景沦。”描绘了病后心情的变化,原本对外界的兴趣和活力似乎也随着病情的消退而消减,使得原本不多的乐观情绪也变得更为沉重。而“心枯”一词,更是直接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枯竭和无力感。同时,“日景沦”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使得原本充满希望的时光变得黯淡无光。 “有天留巨,无地着孤身。”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作者的孤独感。广阔的天空和无垠的大地似乎都无法承载作者的孤独,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和反差。这里的“留巨”和“孤身”形成了一种强烈的意象,让人感受到了作者的孤独和无助。 “大火流金铁,微云皱石鳞。”这两句诗描绘了病后眼中的自然景色。烈日如火,金铁交鸣,这是病后眼中的世界,充满了力量和坚韧。然而,微云轻抚,石纹如鱼,又让人感受到了时光的流逝和岁月的无情。这里的景色描绘,既表现了作者的坚韧不屈,也表现了作者对于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感慨。 最后,“清凉诗思苦,相忆两三人。”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清凉诗思,表达了作者对于诗歌的热爱和追求,然而这种追求却因为病痛而变得苦涩。相忆两三人,表达了作者对于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或许是对亲人、朋友的思念,或许是对未来的不确定。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病后心境和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对于孤独、失落、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过去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迷茫。整首诗情感深沉,意象丰富,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病起客愁新,心枯日景沦。
有天留巨(上生下月),无地着孤身。
大火流金铁,微云皱石鳞。
清凉诗思苦,相忆两三人。
作者介绍 陈独秀简介
陈独秀(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原名庆同,官名乾生,字仲甫,号实庵,安徽怀宁(今安庆)人。中国近现代史上伟大的爱国者、伟大的革命家与改革家、伟大的民主主义者、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是五四运动的思想指导者;是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者;是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创始人;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最主要的领导人;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个深刻总结、反思苏联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经验、教训的人。

1920年初前往上海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并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1921年7月在中共一大被选为中央局书记,后任中央局执行委员会委员长(二、三大)、中央总书记(四、五大)等职务,并任第一至五届中央委员。1927年7月离开中央。1929年11月因就中东路事件发表不同意见而被开除党籍。1931年5月被推选为中国托派组织的中央书记。1932年10月被国民政府逮捕,判刑后囚禁于南京。抗战爆发后,他于1937年8月出狱,先后住在武汉、重庆,最后长期居住于重庆(原属四川)江津。1942年5月逝世。他是杰出的政论家,其政论文章汪洋恣肆、尖锐犀利,《敬告青年》等很多篇章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少有的、杰出的代表作。晚年进行的文字学研究,是极其重要的学术成果。主要著作收入《独秀文存》、《陈独秀文章选编》、《陈独秀思想论稿》、《陈独秀著作选编》等。

关键词解释

  • 日景

    读音:rì jǐng

    繁体字:日景

    意思:I
    太阳光。
       ▶《文选•班固<西都赋>》:“上反宇以盖戴,激日景而纳光。”
       ▶李善注:“言宫殿光辉外激于日,日景下照而反纳其光也。”
       ▶《文选

  • 病起

    读音:bìng qǐ

    繁体字:病起

    意思:病愈。
      ▶宋·苏舜钦《病起》诗:“吴天摇落奈愁何,病起风前白髮多。争得松江变醇酒,拍浮终日恣酣歌。”

    解释:1.病愈。

  • 客愁

    读音:kè chóu

    繁体字:客愁

    意思:行旅怀乡的愁思。
      ▶唐·戴叔伦《暮春感怀诗》:“杜宇声声唤客愁,故国何处此登楼。”
      ▶宋·戴复古《秋夜旅中》诗:“旅食思乡味,砧声起客愁。”
      ▶金·元好问《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