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上马曲》 鸣镝飞空挟霜远,认旗贴身飐日红。

鸣镝飞空挟霜远,认旗贴身飐日红。

意思:响箭飞空着霜远,认旗贴身之日红。

出自作者[宋]赵汝鐩的《上马曲》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壮志豪情的诗,通过对人物形象和战斗场面的生动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英雄气概和忠诚精神的赞美。 首句“精神如熊气如虹,梦寐思勒燕然功”直接点明主题,描绘出人物的昂扬精神状态和追求的伟大目标。熊和虹在诗词中常用来形容人的精神力量,这里用来比喻人物的精神如熊一样刚强,气如虹一样壮丽,表达出他对自己的信心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龙泉宝鞘横三尽,犀甲茸条擐两重”描绘了战斗的准备和场面的激烈。“龙泉宝鞘”指的是剑,“横三尽”则暗示了剑的数量之多,“犀甲茸条擐两重”则描绘了铠甲的厚重和战斗的激烈。 “鸣镝飞空挟霜远,认旗贴身飐日红”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战斗的场景,箭声在空旷的空中回荡,旗帜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生动地描绘出战斗的紧张和激烈。 “玉辔绣鞯鞲马”是对战马的描绘,马匹华美,目光炯炯,表现出战马的勇猛和忠诚。 “誓缚单于献天子,离觞不挥儿女泪”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忠诚和爱国精神的赞美,以及他对胜利的坚定信念。 “笳鼓动地归来时,金印斗大肘后系”描述了战斗结束后的场景,战鼓声震动天地,归来时金印挂在肘后,表现出胜利的荣耀和尊贵。 最后两句“君不见燕颔虎颈班超侯万里,又不见风声鹤唳谢玄破肥水”是对历史人物的赞扬,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雄心壮志和忠诚精神。 整首诗通过对人物形象和战斗场面的生动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英雄气概和忠诚精神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和对胜利的渴望。这首诗语言生动,形象鲜明,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诗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精神如熊气如虹,梦寐思勒燕然功。
龙泉宝鞘横三尽,犀甲茸条擐两重。
鸣镝飞空挟霜远,认旗贴身飐日红。
玉辔绣鞯鞲骢马,眼有紫焰炯双瞳。
誓缚单于献天子,离觞不挥儿女泪。
笳鼓动地归来时,金印斗大肘后系。
君不见燕颔虎颈班超侯万里,又不见风声鹤唳谢玄破肥水。

关键词解释

  • 鸣镝

    读音:míng dí

    繁体字:鳴鏑

    英语:whistling arrow

    意思:(鸣镝,鸣镝)

     1.即响箭。矢发射时有声,故称。
      ▶《史记•匈奴列传》:“冒顿乃作为鸣镝,习

  • 贴身

    读音:tiē shēn

    繁体字:貼身

    英语:next to the shin

    意思:(贴身,贴身)

     1.媵妾;小妻。
      ▶宋·庄季裕《鸡肋编》卷下:“古所谓媵妾者,今世俗西北

  • 飞空

    引用解释

    飞入空中。 唐 储光羲 《咏山泉》:“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宋 王安石 《送吴显道》诗之一:“上有横河断海之浮云,可望不可攀。飞空结楼臺,影动杳裊冲融间。”

    读音:fēi kōng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