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嘲顽石幻相》 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亲就臭皮囊。

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亲就臭皮囊。

意思: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亲就臭皮囊。

出自作者[清]曹雪芹的《嘲顽石幻相》

全文赏析

【注释】:

[评介]曹雪芹笔下的“顽石”,是含有深意的,《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它不仅反映了作者巧妙的艺术构思,而且曲折地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这块“顽石”,原是妇女娲氏补天之时所炼成,后来剩下未用的,弃在大荒山青埂峰下。因为“无才补天”,便“幻形入世”。“顽石幻相”表面指的是“通灵宝玉”,实际指的是贾宝玉。“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女娲炼石补天的事情都是荒唐的,更何况这块“无才补天”的“顽石”,又能有什么作为呢?封建社会这个“天”,已经残破不堪,是无法再“补”了。“失去本来真面目,幻来新就臭皮囊”。这块顽石已经失去了它“补天”的真面目,贾宝玉已经成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叛逆者,靠他来“补天”,更是荒唐不可能的事情。这个封建社会已到了末日,氯数衰败,时运不济,所谓“金玉良缘”只能破产,这是无法挽回的历史规律。在这样的环境中,“公子与红妆”又能有什么好的下场呢?结局只能是“白骨如山”,一切皆空。这样的结局,一方面无情地反映了封建末世的社会现实;另一方面也明显地流露出了作者因找不到出路,而产生的悲观厌世的思想情绪。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
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亲就臭皮囊。
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
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
作者介绍 曹雪芹简介
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关外祖籍辽宁铁岭,生于南京,约十三岁时迁回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

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至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关键词解释

  • 臭皮囊

    解释

    臭皮囊 chòupínáng

    [this mortal flesh] 佛教指人的躯体

    引用解释

    亦作“ 臭皮袋 ”。 喻指人之躯壳。释道以人体内多污秽不洁之物,如

  • 幽灵

    读音:yōu líng

    繁体字:幽靈

    短语:阴魂 幽魂 亡灵

    英语:ghost

    意思:(幽灵,幽灵)
    幽魂。谓人死后的灵魂。亦泛指鬼神。
      ▶南朝·宋·谢惠

  • 境界

    读音:jìng jiè

    繁体字:境界

    短语:界限 限界 际 地界 界线 分界 疆 边际 界 垠

    英语:state

    意思:
     1.疆界;土地的界限。

  • 失去

    读音:shī qù

    繁体字:失去

    短语:夺 失 错开 去

    英语:to lose

    意思:消失;失掉。
      ▶唐·方干《东山瀑布》诗:“遥夜看来疑月照,平明失去被云迷。

  • 真境

    读音:zhēn jìng

    繁体字:真境

    意思:道教之地。亦指仙境。
      ▶唐·王昌龄《武陵开元观黄炼师院》诗之三:“暂因问俗到真境,便欲投诚依道源。”
      ▶宋·李弥逊《渡横溪》诗:“尘埃何处寻真境?试逐寒流认落花。”

  • 皮囊

    读音:pí náng

    繁体字:皮囊

    英语:bark pocket

    意思:
     1.皮制的袋。
      ▶《晋书•刘聪载记》:“约归,置皮囊于机上,俄而苏。”
     
     2.借喻人畜的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