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沁园春 赠郑松溪》 学解见知,声闻圆觉,增长根尘塞肚皮。

学解见知,声闻圆觉,增长根尘塞肚皮。

意思:学会了解,声闻圆觉得,增长根尘塞肚皮。

出自作者[元]李道纯的《沁园春 赠郑松溪》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富有哲理的禅诗,它描绘了一种内在的精神状态,以及修行者在追求真理过程中的态度和方法。 首先,“若拙若愚,若慵若懒,若呆若痴”,这些描述描绘了一种看似愚钝、懒散、呆痴的状态,实际上这是对内在精神状态的描绘。这种状态并非真正的愚钝、懒散或呆痴,而是指一种无我、无求、无欲的精神境界,即“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在这种状态下,人们能够超越世俗的束缚,达到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造玄日用,果行得去,密应神机”,这是对修行过程的描述。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需要不断地探索真理,不断地修行,以达到更高的境界。只有真正实践并深入理解这些道理,才能与神灵相通,获得神秘的力量和启示。 “学解见知,声闻圆觉,增长根尘塞肚皮”,这是对修行的阻碍的描述。有些人过于关注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过于追求声名和成就,这会阻碍他们达到真正的真理和自由。他们被世俗的根尘所束缚,无法突破自我,达到更高的境界。 “虚实相通,有无交入,混合形神圣立跻”,这是对修行者的精神状态的进一步描述。虚实相通是指精神与物质、内心与外在的相互融合;有无交入是指无和有、空和满的相互转化;混合形神圣立跻则是指修行者通过修行达到神圣的境界。 最后,“禅天净,看云藏山岳,月照松溪”,这是对修行者最终状态的描绘。他们已经超越了世俗的束缚,达到了内心的平静和自由,他们能够与自然和谐相处,与神灵相通。他们能够看到云藏山岳、月照松溪的美景,这是他们内心平静和自由的象征。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一种追求真理、超越世俗的精神境界,以及一种虚实相通、有无交入的哲学思想。它鼓励人们放下世俗的欲望和束缚,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由,以达到更高的精神境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若拙若愚,若慵若懒,若呆若痴。
只这底便是,造玄日用,果行得去,密应神机。
学解见知,声闻圆觉,增长根尘塞肚皮。
都无用,但死心塌地,寿与天齐。
金仙不在天西。
那碧眼胡儿不必题。
问性宗一着,从空自悟,命基上事,务实为基。
虚实相通,有无交入,混合形神圣立跻。
禅天净,看云藏山岳,月照松溪。

关键词解释

  • 声闻

    读音:shēng wén

    繁体字:聲聞

    英语:prestige; reputation

    意思:(声闻,声闻)
    I
    梵文的意译。佛家称闻佛之言教,证四谛之理的得道者。常指罗汉。
      

  • 根尘

    读音:gēn chén

    繁体字:根塵

    意思:(根尘,根尘)
    佛教语。佛家谓眼、耳、鼻、舌、身、意为六根,色、声、香、味、触、法为六尘。色之所依而能取境者谓之根;根之所取者,谓之尘。合称根尘。
      ▶《楞严经》卷五:“根

  • 肚皮

    读音:dù pí

    繁体字:肚皮

    短语:腹 肚 肚子 腹部

    英语:kyte

    意思:
     1.腹部;肚子。
      ▶《敦煌变文集•不知名变文》:“儿觅富贵百千般,不

  • 学解

    读音:xué jiě

    繁体字:學解

    意思:(学解,学解)
    犹学识。
      ▶《宋书•恩倖传•徐爰》:“先朝尝以刍辈之中,粗有学解,故得渐蒙驱策,出入两宫。”
      ▶《南史•王僧虔传》:“与袁淑、谢庄善。

  • 见知

    读音:jiàn zhī

    繁体字:見知

    意思:(见知,见知)

     1.见而知之。指同时代的事,以别于后代对前代事的“闻而知之”。语本《孟子•尽心下》:“由尧·舜至于汤,五百有余岁。若禹、皋陶,则见而知之;若汤,则闻而知之

  • 圆觉

    读音:yuán jué

    繁体字:圓覺

    意思:(圆觉,圆觉)
    佛教语。指佛家修成圆满正果的灵觉之道。
      ▶南朝·梁元帝《扬州梁安寺碑序》:“旃檀散馥,无复圆觉之风。”
      ▶宋·曾慥《类说•佛书杂说•无漏法门》

  • 增长

    读音:zēng zhǎng

    繁体字:增長

    短语:加强 增强 如虎添翼 增高 滋长 提高

    英语:increase

    意思:(增长,增长)
    增加;提高。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