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太师相公秋兴十首》 却忆北门曾候对,半帘斜月玉堂前。

却忆北门曾候对,半帘斜月玉堂前。

意思:却记得北门曾等候回答,半帘斜月玉堂前。

出自作者[宋]夏竦的《和太师相公秋兴十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沉沉池阁乍凉天,坐爱莲薰夜不眠。
却忆北门曾候对,半帘斜月玉堂前。》是一首描绘夜晚在池阁边坐着的诗,通过对环境的描绘和情感的表达,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首句“沉沉池阁乍凉天”描绘了池阁的深沉和安静,阁楼在夜色中显得深沉,而池水在月光下显得宁静。这句诗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夜晚场景。 “坐爱莲薰夜不眠”表达了诗人对池中荷花的喜爱,以至于夜晚也无法入睡,这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 “却忆北门曾候对”一句,诗人回忆起过去在北门等候的情景,可能是指在官场上的经历,或者是回忆年轻时的往事。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半帘斜月玉堂前”描绘了月光穿过半开的窗帘,洒在玉堂前的景象,这句诗进一步强调了夜晚的宁静和美丽,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美好时光的珍惜。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池阁、荷花、月光等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期待。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一首值得品读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沉沉池阁乍凉天,坐爱莲薰夜不眠。
却忆北门曾候对,半帘斜月玉堂前。
作者介绍
夏竦(985年—1051年),字子乔。别称夏文庄、夏英公。江州德安(今属江西)人。北宋大臣、古文字学家,夏承皓之子。初谥“文正”,后改谥“文庄”。

夏竦以文学起家,曾为国史编修官,也曾任多地官员,宋真宗时为襄州知州,宋仁宗时为洪州知州,后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使等职。由于夏竦对文学的造诣很深,所以他的很多作品都流传于后世。

关键词解释

  • 玉堂

    读音:yù táng

    繁体字:玉堂

    英语:cv 18

    意思:
     1.玉饰的殿堂。亦为宫殿的美称。
      ▶战国·楚·宋玉《风赋》:“然后倘佯中庭,北上玉堂,跻于罗帷,经于洞房,迺得为大王之风

  • 北门

    读音:běi mén

    繁体字:北門

    英语:north gate

    意思:(北门,北门)

     1.北向的门。
      ▶《诗•邶风•北门》:“出自北门,忧心殷殷。终窭且贫,莫知我艰。”

  • 对半

    读音:duì bàn

    繁体字:對半

    英语:half-and-half

    意思:(对半,对半)

     1.两边各一半。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葵》:“深掘,以熟粪对半和土覆其上

  • 堂前

    读音:táng qián

    繁体字:堂前

    意思:
     1.正房前面。
      ▶汉·无名氏《艷歌行》:“翩翩堂前燕,冬藏夏来见。”
      ▶晋·陶潜《归园田居》诗之一:“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唐·杜甫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