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题杂书卷六言三首》 论笃惟昌黎伯,史法止太史公。

论笃惟昌黎伯,史法止太史公。

意思:论诚实是昌黎伯,史法停止太史公。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题杂书卷六言三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用来赞美和欣赏韩愈和司马迁的。 首句“论笃惟昌黎伯”,韩愈在儒家思想上的地位被突出强调,被赞誉为“昌黎伯”。这表达了对韩愈在儒家思想传承和发展上的高度认可和尊敬。 “史法止太史公”一句,则是赞扬司马迁的史学方法。这里的“太史公”指的是司马迁,他以卓越的史学成就和卓越的写作技巧,被视为楷模。 接下来的两句“谁云孔墨道二,但见聃非传同”,表达了对孔丘和墨翟两种不同思想体系的评价和看法。有人认为孔丘和墨翟的思想体系是相互对立的,但作者认为这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他们的思想有很多相似之处,只是由于传世的解释和理解不同才产生了分歧。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对韩愈和司马迁的高度赞扬,同时也表达了对不同思想体系的理解和评价的态度。它强调了思想的多样性和包容性,鼓励人们以开放的心态去理解和接受不同的思想观念。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论笃惟昌黎伯,史法止太史公。
谁云孔墨道二,但见聃非传同。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

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

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程章灿《刘克庄年谱》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探索精微。

关键词解释

  • 昌黎

    读音:chāng lí

    繁体字:昌黎

    英语:Changli

    意思:
     1.唐·韩愈世居颍川,常据先世郡望自称昌黎(今河北省·昌黎县)人;宋·熙宁七年诏封昌黎伯,后世因尊称他为昌黎先生。
     

  • 太史公

    引用解释

    汉 司马谈 为太史令,子 迁 继之,《史记》中皆称“太史公”。其说不一:(1)太史公为官名, 汉武帝 时置,因位在丞相之上,与三公相等,故称。(2) 司马谈 为太史令, 司马迁 尊其父,故称。(3)太史令掌天文图书等,古代主天官者皆上公,故沿旧名而称之。参阅《史记·太史公自序》“ 谈 为太史公”三家注。综上当以第三说较为可信。后世多以

  • 太史

    读音:tài shǐ

    繁体字:太史

    英语:secretary

    意思:
     1.官名。
      ▶西周、春秋时太史掌记载史事、编写史书、起草文书,兼管国家典籍和天文历法等。
      ▶秦·汉曰

  • 论笃

    读音:lùn dǔ

    繁体字:論篤

    意思:(论笃,论笃)

     1.言论笃实。亦指言论笃实的人。
      ▶《论语•先进》:“子曰:‘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
     
     2.确当的评论。

  • 黎伯

    读音:lí bó

    繁体字:黎伯

    意思:复姓。
      ▶明代有黎伯滚。见《大足县志》。

    解释:1.复姓。明代有黎伯滚。见《大足县志》。

    造句:暂无

  • 史法

    读音:shǐ fǎ

    繁体字:史法

    意思:修史的法则。
      ▶唐·韩愈《答元侍御书》:“谨详足下所论载,校之史法,若济者,固当得附书。”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全书皆体例谨严,具有史法。”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