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忆端子三首》 精爽有无何处去,岂能知我痕心时。

精爽有无何处去,岂能知我痕心时。

意思:精神有没有什么地方去,怎么能知道我心里当时痕迹。

出自作者[宋]胡寅的《忆端子三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通过对一位逝去已久的儿童的回忆,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逝去亲人的哀思。 首句“当年梦颊见清伊”,诗人以梦中的面颊开始,描绘出一位清秀可爱的儿童形象,这是对逝去儿童的回忆。 “劲气全妆目与眉”一句,用“劲气”形容儿童的精气神,通过“全妆目与眉”描绘出儿童的天真无邪和活泼可爱。 “髫齓已能庄语笑”描述儿童在年幼时就已经有了成人的举止和谈吐,这表现出儿童的早熟和聪明。 “嬉游元只在书诗”进一步描述了儿童的生活,他喜欢读书、游玩,这表现出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 “青松不及明堂用,黄壤空余白玉悲”两句,诗人以青松和明堂、白玉等比喻,表达了对逝者的深深哀思。青松常用来象征坚韧不拔,而逝去的儿童却无法在明堂中发挥作用;白玉则常用来象征纯洁和高贵,然而逝去的儿童却无法再陪伴在亲人身边。 “精爽有无何处去,岂能知我痕心时”两句,诗人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之情,他想知道逝去儿童的灵魂现在何处,是否还能感知到亲人的思念。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逝去儿童的回忆和思念,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逝去亲人的哀思。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思考,使得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当年梦頰见清伊,劲气全妆目与眉。
髫齓已能庄语笑,嬉游元只在书诗。
青松不及明堂用,黄壤空余白玉悲。
精爽有无何处去,岂能知我痕心时。

关键词解释

  • 精爽

    读音:jīng shuǎng

    繁体字:精爽

    意思:
     1.精神。
      ▶《左传•昭公七年》:“用物精多,则魂魄强,是以有精爽至于神明。”
      ▶《三国志•魏志•蒋济传》:“欢娱之耽,害于精爽;神太用则竭,形太劳

  • 岂能

    读音:qǐ néng

    繁体字:豈能

    英语:how could; can; how is it possible

    详细释义:怎能、那能。左传?昭公九年:『文之伯也,岂能改物。』孟子?梁惠王

  • 有无

    读音:yǒu wú

    繁体字:有無

    意思:(有无,有无)
    亦作“有亡”。
     
     1.有或无。
      ▶《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臣楚国之鄙人也,幸得宿卫,十有余年,时从出游,游于后园,览于有无,然犹未

  • 何处

    读音:hé chǔ

    繁体字:何處

    英语:where

    意思:(何处,何处)
    哪里,什么地方。
      ▶《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唐·王昌龄《梁苑》诗:“万乘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