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树尚无影,远鸿时有声。
意思:高树还没有影子,远鸿时有声。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胧月》
全文赏析
这首诗《夜晴初见月,云薄未分明》是一首描绘夜晚静谧之景的诗,通过对月色、云彩、树影、鸿声、湿痕等的描绘,展现出一种静谧、幽寂的氛围。
首两句“夜晴初见月,云薄未分明”,描绘了一个晴朗的夜晚,月亮刚刚出现,云层稀薄,尚未能看出其清晰的轮廓。这两句为整首诗定下了基调,为后文的描绘提供了背景。
接下来的三、四句“高树尚无影,远鸿时有声”,是对夜晚的具体描绘。高高的树尚无月影,远处的鸿雁偶尔发出声响,进一步烘托出夜色的静谧。这里的“尚无影”和“时有声”形成对比,更加强调了夜晚的寂静。
五、六句“下阶嫌履湿,闭户认苔生”是诗人对细节的描绘。走出家门,地面湿滑,下阶时担心脚步会弄湿;回到家中,闭户细观,地上开始生长出青苔。这两句不仅描绘了环境的潮湿,也暗示了夜晚的漫长。
最后一句“寂寂墙阴暝,更长已渐倾”是对夜晚结束的暗示。墙阴在寂静中逐渐变暗,更漏已经滴下很长的时间。这两句不仅为整首诗画上了句号,也让人感到时间的流转和夜晚的结束。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一个寂静、深邃的夜晚。诗人通过对月色、云彩、树影、鸿声、湿痕等的描绘,营造出一种静谧、幽寂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夜晚的神秘和美丽。同时,诗中也表达了诗人对夜晚的独特感受和观察,以及对时间流转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