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陈君式恭轩》 不要墙头俗眼看,故开苍藓种檀栾。

不要墙头俗眼看,故开苍藓种檀栾。

意思:不要墙头世俗的眼光看,所以开苍藓种檀乐。

出自作者[宋]曾巩的《陈君式恭轩》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哲理和韵味的诗,借物喻人,表达了诗人对人性、品格和节操的深深理解。 首联“不要墙头俗眼看,故开苍藓种檀栾”描绘了诗人不愿随波逐流,而是选择种植檀树,这是一种象征着高贵和坚韧的树木,显示了诗人的坚定和独立。 颔联“虚心得处从天性,劲节知来在岁寒”通过对檀树的描述,表现了诗人对虚心、坚韧品格的赞美。檀树天性虚心,不畏强风,象征着人应有的谦虚和坚韧。 颈联“叶养风烟夸酒美,枝留冰雪送歌残”进一步描绘了檀树的形象,其叶能抵御风烟,枝能抵挡冰雪,表现了檀树的坚韧和顽强,也暗喻了人的坚韧不屈的精神。 尾联“名郎感慕同桑梓,手植依然一亩宽”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感怀,同时也展现了他对檀树的热爱。诗人希望像檀树一样,无论环境如何变化,都能坚守本心,保持高尚的品格。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檀树为喻,展示了诗人对人性的理解和赞美,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不要墙头俗眼看,故开苍藓种檀栾。
虚心得处从天性,劲节知来在岁寒。
叶养风烟夸酒美,枝留冰雪送歌残。
名郎感慕同桑梓,手植依然一亩宽。
作者介绍 曾巩简介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

曾巩出身儒学世家,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嘉祐二年(1057),进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熙宁二年(1069),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熙宁五年(1072)后,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沧州等知州。元丰四年(1081),以史学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元丰六年(1083),卒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追谥为“文定”。

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与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并称“南丰七曾”。曾巩文学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冲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称“南丰先生”。

关键词解释

  • 墙头

    读音:qiáng tóu

    繁体字:墻頭

    英语:top of the wall

    意思:(墙头,墙头)
    亦作“墻头”。
     
     1.围墻的上端。
      ▶唐·于鹄《题美人》诗:“秦

  • 眼看

    解释

    眼看 yǎnkàn

    (1) [shortly;soon;in a moment]∶马上,在很短的时间之内

    暴风雨眼看就要来了

    (2) [let;allow]∶听凭(不如意的事情发生或发展)

    哪能眼看着他走邪道不管呢

    <
  • 不要

    读音:bú yào

    繁体字:不要

    短语:无须 无需 不必 不用

    英语:don\'t!

    意思:表示禁止和劝阻。
      ▶唐·杜甫《八哀诗•故秘书少监武功苏公源明》:“不

  • 俗眼

    读音:sú yǎn

    繁体字:俗眼

    意思:
     1.浅薄势利的世俗人的眼睛。
      ▶唐·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途穷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贫。”
     
     2.借指浅薄、势利的庸俗人。
      ▶宋·

  • 檀栾

    读音:tán luán

    繁体字:檀欒

    意思:(檀栾,檀栾)

     1.秀美貌。诗文中多用以形容竹。
      ▶汉·枚乘《梁王菟园赋》:“脩竹檀栾,夹池水,旋菟园,并驰道。”
      ▶唐·王叡《竹》诗:“成韵含风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