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望海潮·双峰遥促》 俗眼但惊嗟。

俗眼但惊嗟。

意思:世俗的眼光只惊叹。

出自作者[宋]赵鼎的《望海潮·双峰遥促》

全文赏析

这首诗《双峰遥促,回波奔注,茫茫溅雨飞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象的诗,通过对双峰、回波、茫茫溅雨、剑戈、阵马等自然景象的描绘,表现出一种雄壮、豪迈的气势。 首联“双峰遥促,回波奔注,茫茫溅雨飞沙”描绘了双峰远立,回波奔腾,茫茫沙尘溅起的水花飞的景象,给人一种壮观的视觉感受。 颔联“霜凉剑戈,风生阵马,如闻万鼓齐挝”则进一步通过剑戈、风、阵马等意象,表现出一种肃杀、紧张的气氛,使人仿佛听到了万鼓齐鸣的战鼓声。 接下来的“儿戏笑夫差”和“谩水犀强弩,一战鱼虾”两句,通过历史典故和军事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看法和对未来的期待。 颈联“依旧群龙,怒卷银汉下天涯”和尾联“雷驱电炽雄夸。似云垂鹏背,雪喷鲸牙”则进一步描绘了自然景象的壮丽和雄伟,使人仿佛看到了群龙怒卷银汉下天涯的景象,以及雷鸣电闪的雄伟场面。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现出一种雄壮、豪迈的气势,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最后,“试望中仿佛,三岛烟霞。旧隐依然,几时归去泛灵槎。”这几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向往,也透露出诗人对于归隐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象和表达情感的好诗。它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精妙的用词,表现出了自然和生活的美好和壮丽,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双峰遥促,回波奔注,茫茫溅雨飞沙。
霜凉剑戈,风生阵马,如闻万鼓齐挝。
儿戏笑夫差。
谩水犀强弩,一战鱼虾。
依旧群龙,怒卷银汉下天涯。
雷驱电炽雄夸。
似云垂鹏背,雪喷鲸牙。
须臾变灭,天容水色,琼田万顷无瑕。
俗眼但惊嗟。
试望中仿佛,三岛烟霞。
旧隐依然,几时归去泛灵槎。
作者介绍
赵鼎(1085年—1147年),字元镇,号得全居士。解州闻喜东北(今属山西闻喜礼元镇阜底村)人。宋高宗时政治家、词人。

赵鼎早孤,由母樊氏抚养成人。崇宁五年(1106年)登进士第。累官河南洛阳令。高宗即位,除权户部员外郎。建炎三年(1129年),拜御史中丞。建炎四年(1130年),签书枢密院事,旋出知建州、洪州。绍兴年间几度为相,任内推崇洛学,巩固政权,号称“小元祐”。后因反对和议,为秦桧所构陷,罢相,出知泉州。旋即谪居兴化军,移漳州、潮州安置,再移置吉阳军。

赵鼎在吉阳三年,知秦桧必欲杀己,自书铭旌曰:“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不食而卒,年六十三。宋孝宗时,追赠太傅、丰国公,赐谥“忠简”。淳熙十五年(1188年),配享高宗庙庭。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赵鼎被称为南宋中兴贤相之首。与李纲、胡铨、李光并称为南宋四名臣。赵鼎善文、诗、词。著有《忠正德文集》、《得全居士词》等。

关键词解释

  • 俗眼

    读音:sú yǎn

    繁体字:俗眼

    意思:
     1.浅薄势利的世俗人的眼睛。
      ▶唐·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途穷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贫。”
     
     2.借指浅薄、势利的庸俗人。
      ▶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