褒鄂功臣不须此,长枪挽出进贤冠。
意思:对鄂功臣不需要这样,长枪运出进贤冠。
出自作者[宋]方回的《刘子华儒吏》
全文赏析
这首诗《短檠彻晓一灯寒》是一首对读书生活的赞美,以及对为官与读书之间选择的思考。每一句都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道路的探索和选择。
首联“短檠彻晓一灯寒,椰腹中藏万卷宽。”诗人以“短檠”为喻,表达了读书的艰辛和不易。“短檠”是旧时贫苦人家点灯的用具,因灯光微弱而得名,这里诗人用它来象征自己彻夜苦读的生活。而“一灯寒”则表达了读书的孤独和寂寥,只有孤灯相伴,独自面对书本,没有其他的声音和干扰,只有自己与知识的世界。而“椰腹中藏万卷宽”则表达了读书的收获和满足,就像椰子内部藏着丰富的果实一样,书籍也藏着无尽的知识和智慧。
颔联“了事足为良吏易,读书真作大儒难。”这里诗人表达了对为官与读书之间选择的思考。对于一个有志于社会的人而言,“了事足为良吏”可能是一个更为实际的选择,因为这可以让他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实现自己的价值。然而,“读书真作大儒”却需要更多的毅力和耐心,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思考,需要超越世俗的眼光和追求,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颈联“隐身雁鹜虽常调,致位貂蝉可显官。”这里诗人用“隐身雁鹜”来比喻那些安于现状、不求进取的人,他们虽然可以过着安逸的生活,但他们的价值却无法得到社会的认可。而“致位貂蝉可显官”则表达了诗人对更高地位和荣誉的追求,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华,获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成为一位有影响力的人物。
尾联“褒鄂功臣不须此,长枪挽出进贤冠。”诗人最后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和追求,他希望自己能够像褒鄂那样有功于国,像进贤那样有才干和智慧。他不希望自己只是为了功名利禄而读书或为官,而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华,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人生的探索。他通过自己的经历和思考,表达了对读书生活的赞美和对人生道路的选择的思考。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和追求,希望自己能够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这首诗充满了对知识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探索,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