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刘子华儒吏》

短檠彻晓一灯寒,椰腹中藏万卷宽。
了事足为良吏易,读书真作大儒难。
隐身雁鹜虽常调,致位貂蝉可显官。
褒鄂功臣不须此,长枪挽出进贤冠。
作品赏析
这首诗《短檠彻晓一灯寒》是一首对读书生活的赞美,以及对为官与读书之间选择的思考。每一句都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道路的探索和选择。 首联“短檠彻晓一灯寒,椰腹中藏万卷宽。”诗人以“短檠”为喻,表达了读书的艰辛和不易。“短檠”是旧时贫苦人家点灯的用具,因灯光微弱而得名,这里诗人用它来象征自己彻夜苦读的生活。而“一灯寒”则表达了读书的孤独和寂寥,只有孤灯相伴,独自面对书本,没有其他的声音和干扰,只有自己与知识的世界。而“椰腹中藏万卷宽”则表达了读书的收获和满足,就像椰子内部藏着丰富的果实一样,书籍也藏着无尽的知识和智慧。 颔联“了事足为良吏易,读书真作大儒难。”这里诗人表达了对为官与读书之间选择的思考。对于一个有志于社会的人而言,“了事足为良吏”可能是一个更为实际的选择,因为这可以让他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实现自己的价值。然而,“读书真作大儒”却需要更多的毅力和耐心,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思考,需要超越世俗的眼光和追求,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颈联“隐身雁鹜虽常调,致位貂蝉可显官。”这里诗人用“隐身雁鹜”来比喻那些安于现状、不求进取的人,他们虽然可以过着安逸的生活,但他们的价值却无法得到社会的认可。而“致位貂蝉可显官”则表达了诗人对更高地位和荣誉的追求,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华,获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成为一位有影响力的人物。 尾联“褒鄂功臣不须此,长枪挽出进贤冠。”诗人最后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和追求,他希望自己能够像褒鄂那样有功于国,像进贤那样有才干和智慧。他不希望自己只是为了功名利禄而读书或为官,而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华,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人生的探索。他通过自己的经历和思考,表达了对读书生活的赞美和对人生道路的选择的思考。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和追求,希望自己能够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这首诗充满了对知识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探索,值得一读。
相关诗词
  • 1
    [唐]
    虚怀何所欲,岁晏聊懒逸。
    云翼谢翩翻,松心保贞实。
    风秋景气爽,叶落井径出。
    陶然美酒酣,所谓幽人吉。
    自当轻尺璧,岂复扫一室。
    安用簪进贤,少微斯可必。
  • 2
    [宋]
    不识监州面,闻名似旧知。
    空馀商榷恨,竟失合并时。
    昔作大苏客,今观小谢诗。
    西风丹旐过,一为士林悲。
  • 3
    [宋]
    小年底死踏槐忙。
    叹蝉声,早斜阳。
    今夕何年,白骨照沙场。
    天上人间都是梦,石中火,镬中汤。
    人如今且免秀,误才康。
    驰大马,试长枪。
    说与儿门,书里有膏梁。
    万万古来同一月,斫不尽、广寒香。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