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秋晚杂书三十首》

屈子悼芙蓉,胡于木末采。
谁欤变秋树,水花俨高垲。
本非莲藕类,稍稍具姿彩。
厥植亦匪贞,朝泽暮已痗。
叔世尚浮卉,貌取实故萎。
吾庐百昌戕,一二此根在。
无奈儿女曹,爱之若芳茝。
曾不如荞穄,足用拯疲馁。
作品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芙蓉”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社会现实的愤慨。 首联“屈子悼芙蓉,胡于木末采”,以屈原悲悼芙蓉起兴,表达了对被世俗忽视的芙蓉的同情。木末采莲,本是极为寻常之事,但在屈子悼芙蓉的背景下,却显得格外引人深思。 颔联“谁欤变秋树,水花俨高垲”,描绘了芙蓉在秋天的变化,水花变得高耸而清晰。这里诗人以秋树为喻,暗示了社会环境的改变对芙蓉的影响。 颈联“厥植亦匪贞,朝泽暮已痗”,进一步阐述了芙蓉的困境。芙蓉的根并不坚贞,但它仍然在朝夕之间承受着无尽的磨难。这里诗人对芙蓉的同情与对现实社会的愤慨交织在一起。 随后两联则转向了对“芙蓉”与“荞穄”的对比,赞美了荞穄救济百姓的功能,反衬了芙蓉却受到子女们的冷落。这里表达了诗人对救世之花的期盼和对现实世界的无奈。 全诗运用象征和对比手法,将芙蓉这一美好事物与现实世界相联系,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社会现实的愤慨。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对子女们对美好事物冷漠态度的失望和无奈。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创作背景
《秋晚杂书三十首》是宋朝诗人方回创作的一组诗。这组诗的创作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社会环境:宋朝时期,虽然文化繁荣,但社会也颇为动荡。诗人常常通过诗歌来表达对时事的不满和对生活的感慨。方回在《秋晚杂书三十首》中,可能也借由诗歌来抒发他对当时社会环境的感慨。 2. 自然之景:诗歌中常常描绘秋天的景色,这可能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敏感和热爱。秋天的景色往往带有一种萧瑟之美,这可能激发了方回的创作灵感。 3. 个人情感:方回可能通过《秋晚杂书三十首》来表达他的个人情感,包括对生活的理解、对过去的回忆、对未来的展望等。 总的来说,《秋晚杂书三十首》的创作背景可能涉及到社会环境、自然之景以及方回个人的情感和生活经历。
相关诗词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