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秋晚杂书三十首》

何以知秋深,衾薄无浓梦。
梦断复不眠,寒气夜已纵。
幻虚成诸有,谁实神其用。
积惨以消之,化工似好弄。
东家生育喜,西舍哭泣痛。
鸿荒考妣初,万代几宾送。
释氏寂灭乐,此理未必中。
浩然思无涯,雨鸣鼓钟动。
作品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首联“何以知秋深,衾薄无浓梦。”以“知”字领起,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敏锐感知。深秋时节,天气转凉,被子薄了,无法抵挡寒意,诗人没有深梦,醒来之后便无法入眠。这是对秋天寂静、冷清的描绘,同时也有诗人内心孤寂的体现。 颔联“梦断复不眠,寒气夜已纵。”表达了诗人从梦境中醒来,却无法入睡,只能感受到夜间的寒气。这是对诗人孤独无助的描绘,同时也是对人生无常、岁月流逝的感叹。 接下来的一联,“幻虚成诸有,谁实神其用。”则是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自然万物看似虚幻,却是造物主精心创造的产物。这里的“神其用”暗示了自然力量的神秘和不可思议。 颈联“积惨以消之,化工似好弄。”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理解和敬仰。自然界的变化有其自身的规律,冬天的惨淡是春天到来的必经之路,通过时间的变化和人的感知,自然的力量似乎在玩弄着生命。 随后的一联,“东家生育喜,西舍哭泣痛。”描绘了人生的两面性:一方面是生命的繁衍和喜悦,另一方面是生命的离别和悲伤。这种对比更加突出了人生的无常和短暂。 最后的一联,“释氏寂灭乐,此理未必中。”表达了诗人对佛教的看法。佛教认为一切皆空,追求寂灭之乐,但诗人认为这种理论未必符合自然的规律和人生的真实。这是诗人对人生和自然的独特理解。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诗人的情感深沉而细腻,既有孤独和无助,又有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理解。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仰之情。
创作背景
《秋晚杂书三十首》是宋朝诗人方回创作的一组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宋朝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环境有关。宋朝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诗人和学者常常通过诗歌来表达他们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感悟。方回作为宋朝的诗人,他的诗歌可能也受到了当时文化氛围的影响。 此外,诗歌的题目《秋晚杂书》可能也暗示了创作的背景与时间。“秋晚”指的是秋天的晚期,这个时期的景色和气氛往往带有一种宁静、悲凉的美感,可能是诗人创作这首诗的情感背景。 对于这组诗的具体创作背景,可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了解方回的生平、作品以及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才能得出更准确的答案。如果您对这首诗感兴趣,建议您查阅更多的文献资料,以深入了解其创作背景。
相关诗词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