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新城塔山对雨二首一》 山外圆天一镜开,山头云起似浮埃。

山外圆天一镜开,山头云起似浮埃。

意思:山外圆天一镜开,说起来似乎漂浮山头埃。

出自作者[宋]晁补之的《新城塔山对雨二首一》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山外开阔的天空和山头云涌的景象,通过松竹舞动和水纹混乱的描绘,表达了风雨即将到来的前奏。整首诗意境生动,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感官体验,同时也预示着大自然的力量和变幻莫测的气候。 首句“山外圆天一镜开”中,“圆天”形容天空的圆满广阔,“一镜开”则表现了天空的清澄明净,像一面打开的镜子。这个比喻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山外天空的开阔和明净。 次句“山头云起似浮埃”描绘了山头的云雾涌起,像浮动的尘埃。这个比喻形象地表现了云雾的浓厚和动态美,同时也为后文的风雨到来埋下了伏笔。 第三句“松吟竹舞水纹乱”,“松吟”形容松树在风中发出的声音,“竹舞”描绘了竹子在风中摇摆的姿态,“水纹乱”则表现了水面波涛汹涌,水纹混乱的情景。这三个描绘生动地表现了自然元素在风雨到来前的反应,同时也烘托出一种风雨欲来的紧张气氛。 结句“坐见溪南风雨来”,通过“坐见”表达了诗人静待风雨到来的从容态度,“溪南风雨来”则直抒胸臆,预示着风雨即将席卷而来。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比喻,展现了自然的壮美和气候变化的无常,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叹。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山外圆天一镜开,山头云起似浮埃。
松吟竹舞水纹乱,坐见溪南风雨来。
作者介绍 晁补之简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关键词解释

  • 浮埃

    读音:fú āi

    繁体字:浮埃

    意思:附着在物体表面上的尘土。
      ▶南朝·梁·江淹《别怨》诗:“膏鑪绝沈燎,绮席生浮埃。”
      ▶唐·刘禹锡《翠微寺有感》诗:“龙髯不可望,玉座生浮埃。”
      ▶宋·苏辙《舜泉

  • 云起

    读音:yún qǐ

    繁体字:雲起

    意思:(云起,云起)
    如云涌起。比喻众多的事物一下子出现。
      ▶《艺文类聚》卷六二引汉·刘歆《甘泉宫赋》:“离宫特观,楼比相连,云起波骇,星布弥山。”
      ▶南朝·梁·刘勰《

  • 天一

    读音:tiān yī

    繁体字:天一

    意思:
     1.谓与天合而为一。
      ▶《庄子•大宗师》:“安排而去化,乃入于寥天一。”
      ▶郭象注:“安于推移而与化俱去,故乃入于寂寥而与天为一也。”
     

  • 山外

    读音:shān wài

    繁体字:山外

    意思:
     1.太行山以东地区。
      ▶战国时泛指秦以外的六国地区。
      ▶《文选•潘岳<西征赋>》:“有噤门而莫启,不窥兵于山外。”
      ▶李善注引《战国策》:“范

  • 圆天

    读音:yuán tiān

    繁体字:圓天

    意思:(圆天,圆天)
    古人认为天呈圆形,故称“圆天”。
      ▶《庄子•说剑》:“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

    解释:1.古人认

  • 一镜

    引用解释

    1.比喻言行可以借鉴得失的贤士。 唐 吴兢 《贞观政要·任贤》:“ 太宗 后尝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 魏徵 殂逝,遂亡一镜矣!’” 唐 崔道融 《悲李拾遗》诗之一:“行朝半夜烟尘起,晓殿吁嗟一镜沉。”

    2.指象一面明镜的平水。 唐 刘长卿

  • 开山

    读音:kāi shān

    繁体字:開山

    英语:cut into a mountain

    意思:(开山,开山)

     1.在名山创立寺院。
      ▶宋·刘克庄《送日老住九座山》诗:“守土亲为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