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吾子师余岂敢,伊家元有大宗师。
意思:为您的老师我怎么敢,伊家元有大宗师。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和林太渊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一位举止端庄、不随波逐流的隐士。诗中通过描绘隐士的生活状态和情感,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赞赏之情。
首句“端人舌本钝如槌,自画村眉不入时”,通过比喻隐士的口舌笨拙,无法随时代潮流画出流行的眉毛,来描绘他的特立独行和不随波逐流。第二句“门巷张罗宾客少,车轮生角仆夫悲”进一步描绘了隐士的孤独和落寞,门前巷子稀疏的宾客和车轮生角(车轮无法转动)的困境,形象地表现了他的落寞和无奈。
第三句“共游洛下凋零尽,末向岩头付嘱谁”表达了作者对隐士周围环境凋零的惋惜,同时也表达了对隐士未来去向的担忧。这句诗中,“末向岩头”暗示了隐士可能要去寻找新的归宿,而“付嘱谁”则表达了对隐士未来去向的担忧和不舍。
最后两句“为吾子师余岂敢,伊家元有大宗师”则是表达了对隐士的敬仰和赞赏之情。诗人表示,如果隐士愿意,他愿意成为隐士的老师,但同时也表达了对隐士的敬仰之情,因为隐士的家中有大宗师,这是值得尊敬的。
整首诗通过对隐士的生活状态和情感的描绘,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赞赏之情。诗人通过对隐士特立独行的赞美,也表达了对不随波逐流、坚持自我价值的追求。同时,这首诗也提醒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个性,不被外界的潮流所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