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鲁墟行》 王官亦人耳,闻此宜隐恻。

王官亦人耳,闻此宜隐恻。

意思:王官也是人啊,听说这应该同情。

出自作者[宋]苏泂的《鲁墟行》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连续的雨水灾害导致人民生活困苦,盗贼四起的社会现象,并对此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批评。诗人通过描绘人民的生活困境和官府的残酷镇压,呼吁当权者关注民生问题,体现了一种深刻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诗的开头,“今兹水用事,檐雨四十日。”直接描绘了雨水成灾的景象,为全诗奠定了悲凉的基调。接着诗人通过“祷祈遍群望,鱼解入家宅。”的描绘,进一步展现了人民在灾害中的无助和困苦。 然后,诗人笔锋一转,“小民例煎迫,在在绝粒食。”直接抨击了社会的不公和官府的失职。诗人通过“圣人制邦国,休养觊生活。”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与现实的残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接下来的部分,诗人通过对“盗贼”和“有司”的描绘,进一步揭示了社会矛盾的激化和官府的残暴。诗中的“市人起相战,争利初殴击。”和“吾非志剽掠,解后有其迹。”等句,生动地展现了人民在生计逼迫下的无奈选择。 最后,诗人通过“王官亦人耳,闻此宜隐恻。”的呼唤,强烈建议当权者关注民生,体现了浓厚的人道主义精神。诗中的“不然罹宪网,无暇谋复出。”则是对官府的高压政策的无情揭露和批判。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犀利,对社会现实的揭示入木三分,展现了诗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勇气。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今兹水用事,檐雨四十日。
祷祈遍群望,鱼解入家宅。
小民例煎迫,在在绝粒食。
圣人制邦国,休养觊生活。
本根者州县,父母资牧伯。
夫何失其理,致使为盗贼。
犯之复无赦,恐负天地德。
昨来诸暨变,本以鹾故得。
有司屡杀戮,势欲与之敌。
民生各良性,岂独肆凶慝。
饥寒迫于后,妻子时动色。
那知刀锯威,乃甚沟壑厄。
市人起相战,争利初殴击。
吾非志剽掠,解后有其迹。
王官亦人耳,闻此宜隐恻。
不然罹宪网,无暇谋复出。

关键词解释

  • 王官

    引用解释

    1.王朝的官员。《左传·成公十一年》:“若治其故,则王官之邑也。” 唐 杜甫 《王命》诗:“深怀喻 蜀 意,慟哭望王官。” 宋 梅尧臣 《司徒陈公挽词》:“王官多不喜,天子以为忠。” 清 顾炎武 《菰中随笔》:“朝廷常收其俊伟,以补王官之缺。”

    2.指藩王府里的属官。《续资治通鉴·宋太宗淳化五年》:“初,考功郎中 姚坦

  • 耳闻

    读音:ěr wén

    繁体字:耳聞

    英语:hear of; hear about

    意思:(耳闻,耳闻)
    听说,听到。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鬼非目睹,语非耳闻,恍惚

  • 隐恻

    读音:yǐn cè

    繁体字:隱惻

    意思:(隐恻,隐恻)

     1.内心深处深感痛苦。
      ▶《楚辞•刘向<九叹•惜贤>》:“欲卑身而下体兮,心隐恻而不置。”
      ▶王逸注:“心中恻然而痛,不能置中正而行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