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待公孙礼益厚,当时史官犹刺讥
意思:上等待公孙礼更加丰厚,当时史官还讽刺
出自作者[宋]蔡襄的《四贤一不肖诗·右高若讷》
全文创作背景
《四贤一不肖诗·右高若讷》是宋代文学家蔡襄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政治环境有关。
在宋代,政治腐败、官员贪污成风,社会风气败坏。为了整顿官场风气,提高官员素质,宋仁宗时期实行了科举制度,选拔人才进入官场。然而,科举制度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考试内容偏重经义,忽视实际能力等。因此,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反思科举制度的弊端,提倡改革。
蔡襄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政治家,他积极参与政治改革,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在这首诗中,蔡襄以四贤(指四位品德高尚的官员)和一不肖(指一位品行不端的官员)为例,表达了对官场腐败现象的不满和对清廉官员的赞美。
诗中写道:“四贤一不肖,千古名共传。”这里的“四贤”指的是范仲淹、欧阳修、苏洵和王安石四位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们都是品行高尚、才华横溢的人物,为北宋政治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一不肖”则是指当时的宰相高若讷,他因贪污受贿而被贬官。
通过对比四贤和一不肖的形象,蔡襄强调了清廉正直的品质对于官员的重要性。他认为,只有具备这种品质的官员才能为国家和人民做出真正的贡献。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蔡襄对当时官场腐败现象的忧虑和对改革的渴望。
总的来说,《四贤一不肖诗·右高若讷》是一首具有深刻历史背景和政治寓意的诗歌。它既表达了作者对清廉官员的赞美,又揭示了当时官场腐败现象的严重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