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谒方山灵岩寺诗》 抗迹禅枝地,发念菩提心。

抗迹禅枝地,发念菩提心。

意思:抗行动禅枝地,发念菩提心。

出自作者[隋]杨广的《谒方山灵岩寺诗》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它描绘了一个神秘而美丽的佛教寺庙——梵宫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佛教的敬仰和对自然的赞美。 首先,诗中描述了梵宫的地理位置和环境。诗中提到“梵宫既隐隐,灵岫亦沈沈”,意思是梵宫隐藏在幽深的山谷中,给人一种神秘而庄重的感觉。同时,“平郊送晚日,高峰落远阴”也描绘了梵宫所处的环境,它坐落在平旷的原野上,可以欣赏到落日的余晖,而周围的高峰则笼罩在远山的阴影中,增添了神秘和幽静的氛围。 接下来,诗中描述了梵宫的景象。“回幡飞曙岭,疏钟响昼林”这两句诗描绘了梵宫的日常景象,晨曦中的幡旗在曙光中飞舞,清晨的钟声在树林中回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圣的氛围。 此外,“蝉鸣秋气近,泉吐石溪深”这两句诗则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蝉鸣声声,泉水从石溪中流出,清澈见底,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最后,“抗迹禅枝地,发念菩提心”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佛教的敬仰和对自然的赞美。他认为自己来到这个禅枝之地,是为了启发自己的菩提心,即对真理和智慧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梵宫的神秘、宁静、美丽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佛教的敬仰和对自然的赞美。它是一首优美的诗歌,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梵宫既隐隐,灵岫亦沈沈。
平郊送晚日,高峰落远阴。
回幡飞曙岭,疏钟响昼林。
蝉鸣秋气近,泉吐石溪深。
抗迹禅枝地,发念菩提心。

关键词解释

  • 菩提

    读音:pú tí

    繁体字:菩提

    英语:bodhi

    意思:
     1.佛教名词。梵文Bodhi的音译。意译“觉”、“智”、“道”等。佛教用以指豁然彻悟的境界,又指觉悟的智慧和觉悟的途径。
      ▶

  • 抗迹

    读音:kàng jì

    繁体字:抗跡

    意思:(抗迹,抗迹)
    见“抗蹟”。

    造句:

  • 禅枝

    读音:chán zhī

    繁体字:禪枝

    意思:(禅枝,禅枝)
    寺庙禅堂周围的树木。
      ▶南朝·梁·萧统《讲解将毕赋三十韵》:“药树永繁稠,禅枝讵凋槭。”
      ▶唐·孟浩然《夜泊庐江闻故人在东寺以诗寄之》:“石镜

  • 提心

    读音:tí xīn

    繁体字:提心

    造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