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斑竹》 一枝斑竹渡湘沅,万里行人感别魂。

一枝斑竹渡湘沅,万里行人感别魂。

意思:一枝斑竹渡湘沅,万里行人感别魂。

出自作者[唐]元稹的《斑竹》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斑竹为主题,描绘了湘沅两地的风情,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传说的感慨和对离别之情的理解。 首句“一枝斑竹渡湘沅”,诗人以斑竹作为切入点,描绘了渡过湘沅时所见的一枝斑竹,这不仅是对景物的直接描绘,也寓含了深意。斑竹的斑点象征着离别之泪,而湘沅则是离别的地点,这为后面的情感表达做了铺垫。 “万里行人感别魂”承接了前句,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离别之情。万里行程,意味着长途跋涉,离别之苦,别离之魂。 “知是娥皇庙前物”一句,诗人将目光转向了娥皇庙前的斑竹,这不仅是对眼前景物的描绘,也融入了娥皇女英的传说,使得诗的意境更加深远。 “远随风雨送啼痕”一句,诗人将斑竹拟人化,赋予它情感,它随着风雨摇曳,仿佛在为离别之痛而哭泣,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离别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斑竹为媒介,描绘了湘沅两地的风情,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传说的感慨和对离别之情的理解。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将离别之痛和历史传说融合在一起,使得这首诗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情感的深度。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一枝斑竹渡湘沅,万里行人感别魂。
知是娥皇庙前物,远随风雨送啼痕。
作者介绍 元稹简介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府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四世孙。

元稹聪明机智过人,少时即有才名,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但是元稹在政治上并不得意,虽然一度官至宰相,却在觊觎相位的李逢吉的策划下被贬往外地。晚年官至武昌节度使等职。死后追赠尚书右仆射。

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其诗辞言浅意哀,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其乐府诗创作,多受张籍、王建的影响,而其“新题乐府”则直接缘于李绅。代表作有传奇《莺莺传》《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等。现存诗八百三十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卷,留世有《元氏长庆集》。

关键词解释

  • 湘沅

    读音:xiāng yuán

    繁体字:湘沅

    意思:湘江与沅江的并称。二水皆在湖南省,又常并称沅湘。
      ▶汉·东方朔《七谏•沉江》:“赴湘·沅之流澌兮,恐逐波而复东。”
      ▶汉·刘向《九叹•思古》:“违郢都之旧闾兮,回

  • 万里

    读音:拼音:wàn lǐ 五笔:dnjf

    万里的解释

    万里(1916- ) :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山东东平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6*
  • 行人

    读音:xíng rén

    繁体字:行人

    短语:客 游子 客人 行者 旅客 行旅

    英语:pedestrian

    意思:I

     1.出行的人;出征的人。

  • 一枝

    引用解释

    1.一根枝杈。《庄子·逍遥游》:“鷦鷯巢於深林,不过一枝。” 晋 张华 《鹪鹩赋》:“其居易容,其求易给,巢林不过一枝,每食不过数粒。”后用以比喻栖身之地。 唐 杜甫 《宿府》诗:“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宋 曾巩 《次道子中书问归期》:“一枝数粒身安稳,不羡云鹏九万飞。” 清 方文 《庐山·玉帘泉》诗:“小楼暖可居,他日

  • 斑竹

    读音:bān zhú

    繁体字:斑竹

    英语:mottled bamboo

    意思:
     1.一种茎上有紫褐色斑点的竹子,也叫湘妃竹。
      ▶晋·张华《博物志》卷八:“尧之二女,舜之二妃,曰湘夫人

  • 里行

    读音:lǐ xíng

    繁体字:裏行

    意思:(里行,里行)
    官名。
      ▶唐置,宋因之。有监察御史里行、殿中里行等,皆非正官,也不规定员额。
      ▶唐·刘肃《大唐新语•举贤》:“初,周以布衣直门下省,太宗就命监察

  • 别魂

    读音:bié hún

    繁体字:別魂

    意思:(别魂,别魂)
    离别的情思。
      ▶南朝·梁·江淹《别赋》:“知离梦之踯躅,意别魂之飞扬。”
      ▶唐·杜甫《阆州东楼筵奉送十一舅往青城》诗:“游目俯大江,列筵慰别魂。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