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晚景怅然简二三子》 气引迎寒露,光收向晚霞。

气引迎寒露,光收向晚霞。

意思:气引迎来寒露,光收向晚霞。

出自作者[唐]李峤的《晚景怅然简二三子》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秋天的景色为主题,通过描绘梧桐、山桂、寒露、晚霞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凉情感。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首联“楚客秋悲动,梁台夕望赊。”中,“楚客”指的是诗人自己,因为远离故乡,所以感到悲凉。“梁台”指的是古代梁国的都城睢阳,这里借指诗人所在的地方。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同时也奠定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 颔联“梧桐稍下叶,山桂欲开花。”中,梧桐和山桂都是秋天的典型植物,它们的意象被用来象征秋天的景色。梧桐叶落,山桂花开,这两种景象都带有一种萧瑟、凄凉的意味,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悲凉情感。 颈联“气引迎寒露,光收向晚霞。”这两句诗运用了生动的描绘,将秋天的气息和晚霞、寒露的意象融为一体。寒露随着秋天的气息而出现,晚霞则在太阳落山时出现,它们都是秋天特有的景象。这两句诗进一步强化了秋天的氛围,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尾联“长歌白水曲,空对绿池华。”中,“长歌”指的是唱着悠长的歌曲,而“白水曲”则是指一首关于水的歌曲。这两者结合在一起,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的情感。他只能在绿池边对着盛开的荷花发呆,无法排遣内心的悲凉。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凉情感。它的语言优美,意象生动,情感真挚,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楚客秋悲动,梁台夕望赊。
梧桐稍下叶,山桂欲开花。
气引迎寒露,光收向晚霞。
长歌白水曲,空对绿池华。
作者介绍
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宰相。

李峤出身于赵郡李氏东祖房,早年以进士及第,历任安定尉、长安尉、监察御史、给事中、润州司马、凤阁舍人、麟台少监等职。他在武后、中宗年间,三次被拜为宰相,官至中书令,阶至特进,爵至赵国公。睿宗时贬任怀州刺史,以年老致仕,玄宗时再贬滁州别驾。开元二年(714年)病逝于庐州别驾任上,终年七十岁。

李峤生前以文辞著称,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苏味道、杜审言、崔融合称“文章四友”,晚年更被尊为“文章宿老”。但他历仕五朝,先是依附张易之兄弟及武三思,继而又追随韦氏一党,其人品多受诟病。史家评价,贬抑居多。

关键词解释

  • 寒露

    解释

    寒露 Hánlù

    [Cold Dew (17th solar term)] 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10月8日或9日

    引用解释

    1.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十月八日或九日。《逸周书

  • 晚霞

    读音:wǎn xiá

    繁体字:晚霞

    英语:sunglow

    意思:日落时出现的彩霞。
      ▶唐·卢照邻《长安古意》诗:“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
      ▶清·沈覆《浮生六记•闺房记乐

  • 迎寒

    读音:yíng hán

    繁体字:迎寒

    意思:
     1.谓迎接寒气初来。
      ▶《周礼•春官•籥章》:“中春,昼击土鼓,吹《豳诗》以逆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之。”
      ▶南朝·梁·江淹《四时赋》:“若夫秋风一至,白露团

  • 露光

    读音:lù guāng

    繁体字:露光

    意思:
     1.露水珠反射出来的光耀。
      ▶唐·元稹《夜合》诗:“绮树满朝阳,融融有露光。”
      ▶老舍《四世同堂》七五:“花儿吐出蕊,叶儿上闪着露光。”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