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留题熙春亭》 满城和气薰天地,终岁长春忘暑寒。

满城和气薰天地,终岁长春忘暑寒。

意思:满城和气熏天地,一年长春忘记酷暑寒。

出自作者[唐]张登的《留题熙春亭》

全文赏析

这首诗《熙春亭建为民安,要识熙熙本不难。》是一首对熙春亭的赞美诗,它表达了对这座亭子的敬意和欣赏。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社会公正和道德伦理的,它强调了人类社会中和谐、平等和公正的重要性。 首先,诗的第一句“熙春亭建为民安,要识熙熙本不难。”表达了熙春亭的建立是为了使人民安居乐业,而要理解这种繁荣昌盛的根源并不难。这里,“熙熙”指的是和谐、繁荣、安宁的气氛,而“本”则暗示了这种繁荣昌盛的基础是公正、平等的社会秩序。 第二句“一日但能先克复,百年虽久亦胜残。”强调了道德伦理的重要性。如果人们能够首先恢复道德,即使时间再长,也比残暴的行为要好。这里,“先克复”指的是恢复道德和公正的社会秩序,而“胜残”则是对残暴行为的批评。 第三句“满城和气薰天地,终岁长春忘暑寒。”描绘了熙春亭周围的社会气氛,充满了和谐的气息,使得整个城市都充满了生机,人们忘记了暑热和寒冷。这进一步强调了社会公正和平等的重要性。 最后一句“斯道古今无异路,独题待与后贤看。”表达了这条道德之路古今都是一样的,只是需要后世的贤能去发现和实践。这再次强调了社会公正和平等的重要性,并鼓励人们去追求和实践这些价值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赞美熙春亭,表达了对社会公正和平等的赞美和追求。它提醒人们要恢复道德和公正的社会秩序,追求和谐、平等和繁荣,这是古今不变的道理。这首诗也鼓励后世的贤能去发现和实践这些价值观,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熙春亭建为民安,要识熙熙本不难。
一日但能先克复,百年虽久亦胜残。
满城和气薰天地,终岁长春忘暑寒。
斯道古今无异路,独题待与后贤看。

关键词解释

  • 长春

    读音:cháng chūn

    繁体字:長春

    意思:(长春,长春)

     1.三国·魏宫门名。
      ▶《文选•左思<魏都赋>》:“西闢延秋,东启长春。”
      ▶张载注:“端门之外,东有长春门,西有延秋门。”<

  • 和气

    解释

    和气 héqi

    [friendly feelings] 和睦的感情

    别伤了和气

    和气 héqi

    [gentle;kind;polite]态度平顺温和

    待人和气

  • 薰天

    引用解释

    1.形容势炽。 唐 杜甫 《遣兴》诗之一:“北里富薰天,高楼夜吹笛。”《剪灯馀话·长安夜行录》:“回思尔时,事出迫夺,薰天之势,妾夫尚敢喘息耶?” 清 洪楝园 《后南柯·立约》:“权奸信口弄雌黄,薰天炙手当朝相。”

    2.北方旧俗,于正月七日在庭中作煎饼,称为“薰天”。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正月七日……北人此

  • 暑寒

    读音:shǔ hán

    繁体字:暑寒

    意思:天气炎热与寒冷。
      ▶《新民晚报》1987.4.28:“孟小冬喜出望外,就在当月二十一日,拜余为师。自后,不论暑寒,不顾风雨,每日必到范秀轩。”

    解释: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