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把屈巵未劝我,世间何处觅波旬?
意思:手把屈巵没有鼓励我,世上哪里去找波旬?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戏酬皇甫十再劝酒》
全文赏析
这首诗《净名居士眼方丈,玄晏先生酿老春。
手把屈巵未劝我,世间何处觅波旬?》充满了对两位古代哲学家的敬仰和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宗教和人生的独特见解。
首先,诗中的“净名居士眼方丈,玄晏先生酿老春”两句,通过生动的比喻,描绘了两位哲学家的智慧和洞察力。净名居士,即维摩诘,佛教居士,被认为是智慧圆满、眼如方丈的仙人;玄晏先生,指的是庄子,他的智慧如同酿造的老酒,醇厚而深远。这样的比喻,既表达了对两位哲学家的敬仰之情,也赋予了诗歌丰富的象征意义。
“手把屈巵未劝我,世间何处觅波旬?”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屈巵,是古代的一种饮酒器皿,这里用来象征哲学家的智慧和洞见。诗人表示,虽然哲人并未直接劝他向善,但他的内心已经得到了净化和启示,仿佛已经找到了通往真理的道路。最后一句“世间何处觅波旬?”更是以幽默诙谐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宗教的深刻理解。波旬,是佛教中对魔鬼的称呼,但在诗人看来,世间真正的魔鬼并非外在的事物,而是我们内心的欲望和执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两位古代哲学家的智慧和洞见,表达了诗人对宗教和人生的独特见解。整首诗语言优美、寓意深远,充满了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