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去国》 夏侯知苦学,殊未劝归耕。

夏侯知苦学,殊未劝归耕。

意思:夏侯知道刻苦学习,特别不鼓励归耕。

出自作者[宋]毛滂的《去国》

全文赏析

这首诗《马剑何妨壮,琴书半不轻。心通平野阔,眼接众山明。老大空行李,疏慵岂利名。夏侯知苦学,殊未劝归耕》是一首描绘生活和思考的诗篇。 首联“马剑何妨壮,琴书半不轻。”诗人表达了他并不轻视琴书生活,也并不追求华丽的外在表现,而是更注重内在的精神修养。这一联体现了诗人淡泊名利,崇尚自然的精神境界。 颔联“心通平野阔,眼接众山明。”诗人通过描绘眼中的广阔景象,表达了他开阔的胸怀和远大的志向。同时,他也通过描绘周围的山峰,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颈联“老大空行李,疏慵岂利名。”诗人表达了自己年岁已高,没有多余的行李,也没有对名利的追求。这一联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淡然处之,也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尾联“夏侯知苦学,殊未劝归耕。”诗人以夏侯渊苦学不辍的事迹自勉,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学习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崇尚自然、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生活和思考,传达了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是一首值得品读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马剑何妨壮,琴书半不轻。
心通平野阔,眼接众山明。
老大空行李,疏慵岂利名。
夏侯知苦学,殊未劝归耕。
作者介绍
毛滂(1056——?约1124),字泽民,衢州江山石门(今属浙江)人。生于“天下文宗儒师”世家。父维瞻、伯维藩、叔维甫皆为进士。滂自幼酷爱诗文词赋,北宋元丰二年(1079),与西安(今衢州)赵英结为伉俪。,卒于宣和末年。有《东堂集》十卷和《东堂词》一卷传世。

关键词解释

  • 夏侯

    读音:xià hóu

    繁体字:夏侯

    英语:Xiahou

    意思:复姓。
      ▶《史记•樊郦滕灌列传》有夏侯婴。

    解释:1.复姓。《史记.樊郦滕灌列传》有夏侯婴。

  • 苦学

    读音:kǔ xué

    繁体字:苦學

    意思:(苦学,苦学)
    刻苦学习。
      ▶唐·李商隐《咏怀寄秘阁旧僚二十六韵》:“悬头曾苦学,折臂反成医。”
      ▶宋·苏轼《留别叔通元弼坦夫》诗:“有如袁伯业,苦学到衰老。”<

  • 归耕

    读音:guī gēng

    繁体字:歸耕

    意思:(归耕,归耕)

     1.回家耕田。谓辞官回乡。
      ▶《吕氏春秋•赞能》:“子何以不归耕乎,吾将为子游。”
      ▶《汉书•夏侯胜传》:“学经不明,不如归耕。”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