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晚到盩厔耆老家》 老翁曾旧识,相引出柴门。

老翁曾旧识,相引出柴门。

意思:老翁曾旧相识,相带出柴门。

出自作者[唐]卢纶的《晚到盩厔耆老家》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乡村生活的诗,通过对老翁的访问,展现了乡村的变迁和生活的艰辛。 首联“老翁曾旧识,相引出柴门。苦话别时事,因寻溪上村”,诗人通过与老翁的交谈,了解到他曾经在这片土地上生活过,而现在他带着诗人穿过柴门,讲述着过去的事情。这一联通过描绘老翁的热情和交谈的内容,展现了乡村生活的淳朴和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 颔联“数年何处客,近日几家存。冒雨看禾黍,逢人忆子孙”,诗人通过老翁的讲述,了解到乡村的变化之大,许多人家已经不在了。而冒雨看禾黍的情景,更是让人感受到了生活的艰辛。这一联通过描绘乡村的变迁和生活的艰辛,展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同情。 颈联“乱藤穿井口,流水到篱根。惆怅不堪住,空山月又昏”,诗人通过描绘乡村的景象,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感慨和无奈。乱藤穿井口、流水到篱根的景象,让人感受到了乡村的荒凉和破败。而空山月又昏的情景,更是让人感受到了孤独和失落。这一联通过描绘景象和表达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深刻感受和思考。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老翁的访问和对乡村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乡村生活的艰辛和变迁,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同情。同时,这首诗也通过描绘景象和表达情感,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思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老翁曾旧识,相引出柴门。
苦话别时事,因寻溪上村。
数年何处客,近日几家存。
冒雨看禾黍,逢人忆子孙。
乱藤穿井口,流水到篱根。
惆怅不堪住,空山月又昏。
作者介绍
卢纶(739-799年),字允言,今保定涿州市卢家场村人。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

唐玄宗天宝末年举进士,遇乱不第;唐代宗朝又应举,屡试不第。大历六年,经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宰相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出为陕州户曹、河南密县令。之后元载、王缙获罪,遭到牵连。唐德宗朝,复为昭应县令,出任河中元帅浑瑊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不久去世。著有《卢户部诗集》。

关键词解释

  • 柴门

    读音:zhài mén

    繁体字:柴門

    英语:wooden door

    意思:(柴门,柴门)
    I

     1.用柴木做的门。言其简陋。
       ▶三国·魏·曹植《梁甫行》:“柴门何萧

  • 旧识

    读音:jiù shí

    繁体字:舊識

    意思:(旧识,旧识)
    老相识;旧知。
      ▶南朝·陈徐陵《武皇帝作相时与岭南酋豪书》:“昔缘王事,游践贵乡,日想山川,依然旧识。”
      ▶唐·元稹《春月》诗:“四邻非旧识,无

  • 老翁

    读音:lǎo wēng

    繁体字:老翁

    英语:whitebeard

    意思:
     1.年老的男子。含尊重意。
      ▶三国·魏·曹丕《与吴质书》:“已成老翁,但未白头耳。”
      ▶唐·李颀

  • 识相

    读音:shí xiàng

    繁体字:識相

    英语:tactful

    意思:(识相,识相)

     1.知趣,会看风色行事。
      ▶张天翼《包氏父子》四:“要是江朴还那么不识相,他就得‘武力解

  • 引出

    读音:yǐn chū

    繁体字:引出

    意思:领出;延伸出;导致。
      ▶《三国志•吴志•甘宁传》:“建安二十年,从攻合肥,会疾疫,军旅皆已引出。”
      ▶唐·李德裕《次柳氏旧闻》:“顷之,白气自钵中兴,如炉烟直上数尺,稍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