腥膻肴膳尝皆遍,繁促声音听自悲。
意思:血腥蹂躏饭菜曾经都遍,繁促声音允许自己悲伤。
出自作者[宋]苏颂的《虏中纪事》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异族风俗的批评,表达了他对中原文化衰落的不满,以及对汉人矫情附和、丧失本性的痛心。
首句“夷俗华风事事违”直接点明当时社会风气中,夷俗与华风相违背,表现出作者对这种文化现象的不满。
“腥膻肴膳尝皆遍,繁促声音听自悲。”这两句描绘了当时社会饮食和音乐方面的陋习,作者对这种生活方式感到悲哀。
“沙昧目看朱似碧,火熏衣染素成缁。”这两句描绘了当时社会食物和服饰的陋习,作者对这种生活方式表示反感。
“退之南食犹成咏,若到穷荒更费辞。”作者以韩愈南食为例,说明饮食习惯是可以改变的,但如果到了荒远之地,这种陋习可能会更加严重,需要更多的言辞来表达。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风俗的批评和对中原文化的怀念,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汉人矫情附和、丧失本性的痛心。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和对文化传承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