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感旧诗(并引)》 嘉祐中,予与子由同举制策,寓居怀远驿,时年二十六,而子由二十三耳。

嘉祐中,予与子由同举制策,寓居怀远驿,时年二十六,而子由二十三耳。

意思:嘉佑年间,我和儿子从同整个控制策略,居住在怀远驿,当时二十六岁,而子由二十三罢了。

出自作者[宋]苏轼的《感旧诗(并引)》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兄弟子由在人生旅途中的离合悲欢,以及岁月流转带来的感慨和怅惘。诗的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充满了对人生经历和兄弟情谊的深深感慨。 首句“床头枕驰道,双阙夜未央。”描绘了诗人夜晚独自躺在床上,思绪万千,无法入眠的场景。“双阙”指宫廷,暗示诗人此时正在思考国家大事和自己的人生道路。 “车毂鸣枕中,客梦安得长。”这两句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烦扰和不安,车轮的轰鸣声在枕边回荡,使他的梦境无法持久。这种描绘生动地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无奈和感慨。 “新秋入梧叶,风雨惊洞房。”这里运用了生动的自然景象,以新秋、梧叶、风雨等元素,描绘了季节的变迁和自然的力量,同时也隐喻了诗人的人生经历和情感变化。 “独行惭月影,怅焉感初凉。”在最后两句中,诗人以月影和初凉为引子,表达了自己独行时的惭愧和怅惘之感。这种情感的表现既是对自己人生道路的反思,也是对兄弟子由的深深思念。 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经历和兄弟情谊的深深感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嘉祐中,予与子由同举制策,寓居怀远驿,时年二十六,而子由二十三耳。
一日,秋风起,雨作,中夜翛然,始有感慨离合之意。
自尔宦游四方,不相见者十常七八。
每夏秋之交,风雨作,木落草衰,辄凄然有此感,盖三十年矣。
元丰中,谪居黄冈,而子由亦贬筠州,尝作诗以记其事。
元祐六年,予自杭州召还,寓居子由东府,数月复出领汝阴,时予年五十六矣,乃作诗,留别子由而去。
床头枕驰道,双阙夜未央。
车毂鸣枕中,客梦安得长。
新秋入梧叶,风雨惊洞房。
独行惭月影,怅焉感初凉
作者介绍 苏轼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关键词解释

  • 怀远

    读音:huái yuǎn

    繁体字:懷遠

    英语:Huaiyuan

    意思:(怀远,怀远)
    安抚边远的人。
      ▶《左传•僖公七年》:“臣闻之,招携以礼,怀远以德。”
      ▶《周书•武帝

  • 寓居

    读音:yù jū

    繁体字:寓居

    短语:居住 流落 侨居 作客 旅居

    英语:make one\'s home in

    意思:寄居;侨居。
      ▶汉·张衡《西京赋》:“

  • 时年

    读音:shí nián

    繁体字:時年

    意思:(时年,时年)
    犹时代。
      ▶《南宫词纪•锁南枝•风情》:“你休当顽常耍,如今的时年是个人也有三句话。”
    -----------------------------

  • 远驿

    读音:yuǎn yì

    繁体字:遠驛

    意思:(远驿,远驿)
    远方的驿站。
      ▶唐·张籍《留别江陵王少府》诗:“寒林露远驿,晚烧猎荒陂。”
      ▶宋·梅尧臣《送李泾州审言》诗:“牙将握刀趋远驿,羌人下马拜高旌。”

  • 三耳

    读音:sān ěr

    繁体字:三耳

    意思:
     1.传说隋·董慎被冥府追为右曹从事,召常州秀才张审通掌书记。
      ▶慎令为判,申天府。有黄衫人持天符云,所申不当。
      ▶慎怒,以方寸肉塞其耳。
      ▶审通再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