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棋赌赋诗输刘起居》 刻烛知无取,争先素未精。

刻烛知无取,争先素未精。

意思:刻洞察不可取,争先一向不精。

出自作者[唐]徐铉的《棋赌赋诗输刘起居》

全文赏析

这首诗《刻烛知无取,争先素未精
本图忘物我,何必计输赢
赌墅终规利,焚囊亦近名。
不如相视笑,高咏两三声》是一首非常有哲理的诗。它以一种淡然的态度,表达了对人生和名利的深刻理解。 首联“刻烛知无取,争先素未精”,表达了作者对争名夺利、急于求成的心态的否定。这里的“刻烛”是一个典故,源自李商隐的“镂金作胜世人求,刻烛诗成古意流”,作者以此表达自己对于过于追求名利、急于求成的人生态度的否定。而“争先”则表达了过于争强好胜的心态,这在人生中是不必要的。 颔联“本图忘物我,何必计输赢”,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于物我两忘、不计较输赢的人生态度。这里的“物我”指的是外在的世界和自我,作者认为我们应该忘记外在的世界和自我,专注于内在的自我体验,不必过于计较得失输赢。这种态度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也体现了他的超脱和豁达。 颈联“赌墅终规利,焚囊亦近名”,进一步阐述了作者对于名利的看法。这里,“赌墅”和“焚囊”都是典故,前者源自于《晋书·谢安传》中的故事,后者则源自于《南史·谢惠连传》中的故事。作者以此表达了对于过于追求名利、贪图物质享受的人生态度的否定。他认为追求名利终究是有限的,而真正的价值在于内心的修养和精神世界的丰富。 尾联“不如相视笑,高咏两三声”,作者以一种豁达的态度结束了全诗,表达了他对于人生的深刻理解。这里,“相视笑”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不必过于计较名利得失;“高咏两三声”则表达了内心的自由和自我表达的快乐。这种态度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超脱和豁达,也启示我们要在人生的旅途中保持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一系列典故和比喻,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和名利的深刻理解。它启示我们要在人生的旅途中保持内心的平静和自由,不必过于追求物质享受和名利得失。这种态度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面对人生的挑战,也有助于我们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刻烛知无取,争先素未精。
本图忘物我,何必计输赢。
赌墅终规利,焚囊亦近名。
不如相视笑,高咏两三声。
作者介绍
徐铉(916年—991年),字鼎臣,南唐、北宋初年文学家、书法家。历官五代吴校书郎、南唐知制诰、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后随李煜归宋,官至散骑常侍。他的父亲徐延休也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

徐铉十岁开始能够写作,以文笔清丽工整著称,被誉为唐代韩愈之后的诗文“韩徐”。他的诗歌和散文以清新淡雅、自然优美为主,代表作品有《风入松》、《赋得古原草送别》等。他还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擅长楷书和行书,代表作品有《竹轴帖》、《道德经》等,对中国书法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徐铉是中国文化艺术领域的杰出代表,他的诗歌、散文和书法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并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关键词解释

  • 争先

    读音:zhēng xiān

    繁体字:爭先

    短语:先下手为强 争先恐后 先发制人 先声夺人

    英语:try to be the first

    意思:(争先,争先)

  • 刻烛

    读音:kè zhú

    繁体字:刻燭

    意思:(刻烛,刻烛)

     1.《南史•王僧孺传》:“竟陵王·子良尝夜集学士,刻烛为诗,四韵者则刻一寸,以此为率。
      ▶文琰曰:‘顿烧一寸烛,而成四韵诗,何难之有?’”后因以喻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