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五月十二日闲中偶作》 黄卷与晤对,日日有新闻。

黄卷与晤对,日日有新闻。

意思:黄卷和面回答,天天有新闻。

出自作者[宋]陈文蔚的《五月十二日闲中偶作》

全文赏析

这首诗《黄卷与晤对,日日有新闻》是一首描绘田园生活的诗,它以清新自然、朴实无华的笔触,描绘了一个远离尘世喧嚣、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田园世界。 首联“黄卷与晤对,日日有新闻。青山不世情,时时有佳宾。”描绘了诗人在田园中与黄卷(书籍)为伴,每天都有新的收获和体验。青山则象征着自然与纯真,时时有美好的景致。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知识的追求。 颔联“不动利害心,且无半迎勤。”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淡泊名利、不追求虚荣的态度。在这里,没有世俗的纷争和迎合,只有真诚和自然。 颈联“自得地童乐,何须市朝纷。”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和快乐,无需追求市井的繁华和纷扰。 接下来的几联则描绘了诗人在田园中的日常生活,如种菊、读书、耕种、享乐等,这些都是诗人自得其乐的事情。最后,“甘作耕桑民”表达了诗人愿意做一个淳朴的农民,过着简单而快乐的生活。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田园生活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对简单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但却充满了诗意和哲理,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黄卷与晤对,日日有新闻。
青山不世情,时时有佳宾。
不动利害心,且无半迎勤。
自得地童乐,何须市朝纷。
种菊绕庭砌,黄花俟秋芬。
琴书便当归,免使思白云。
犂锄理荒秽,菽水娱朝昏。
此外何所慕,甘作耕桑民。

关键词解释

  • 晤对

    引用解释

    会面交谈。 宋 王谠 《唐语林·豪爽》:“又有少年,势似疎简,自云:‘ 辛 氏郎君,来謁丞相。’於晤对之间,未甚周至。” 元 张养浩 《山中拜除自和》:“何时晤对安心竟,拂落菱花不用臺。”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崔秀才》:“每当晤对,夜以继日。”

    读音:wù duì

  • 日日

    读音:rì rì

    繁体字:日日

    意思:每天。
      ▶《左传•哀公十六年》:“国人望君如望岁焉,日日以几。”
      ▶唐·王昌龄《万岁楼》诗:“年年喜见山长在,日日悲看水独流。”
      ▶鲁迅《花边文学•偶感》:“无

  • 新闻

    读音:xīn wén

    繁体字:新聞

    短语:讯 情报

    英语:news

    意思:(新闻,新闻)

     1.新近听来的事。社会上新近发生的事情。
      ▶唐·李咸用

  • 黄卷

    引用解释

    1.书籍。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杂碎故事,盖是穷巷诸生,章句之士,吟咏而向枯简,匍匐以守黄卷者所宜识。” 杨明照 校笺:“古人写书用纸,以黄蘗汁染之防蠹,故称书为黄卷。” 唐 刘肃 《大唐新语·举贤》:“黄卷之中,圣贤备在。” 明 高明 《琵琶记·琴诉荷池》:“黄卷看来消白日,朱絃动处引清风。”

    2.指记录官吏

  • 对日

    读音:duì rì

    繁体字:對日

    意思:(对日,对日)
    回答有关太阳问题的故事。出处有二:
      (1)《后汉书•黄琬传》:“建和元年正月日食……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傍,曰: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