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虞美人·三年曾不窥园树》 黄卷聊堪语。

黄卷聊堪语。

意思:黄卷聊起对。

出自作者[宋]葛胜仲的《虞美人·三年曾不窥园树》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有深度的诗,它以一种深情的、富有哲理的笔触,描绘了勤奋读书、追求学问的情景,表达了对社会公正、文化繁荣、教育普及等社会问题的思考。 首句“三年曾不窥园树。辛苦萤窗暮”,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主人公的刻苦读书生活。他三年以来未曾踏出书房一步,全心投入到读书中,日夜苦读,如同萤火虫在夜晚中飞舞。这句诗生动地描绘了主人公的勤奋和毅力,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精神的高度赞扬。 “怪来文誉满清时。柿叶书残犹自、日临池。”这句诗描绘了主人公的才华和学识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但他不骄不躁,仍然保持着勤奋学习的态度。即使是用残破的柿叶书帖,他仍然坚持每天临池,这种精神令人敬佩。 “春秋新学卑繁露。黄卷聊堪语。”这句诗表达了主人公对学问的热爱和追求,他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如春秋新学,深入探讨繁露之理。他对黄卷的热爱和追求,体现了他的求知欲和对学问的敬畏。 “家人不用寄龟诗。行看升平楼外、化龙归。”这句诗表达了主人公对社会公正和文化繁荣的期望。他不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和荣誉,而是希望社会能够更加公正、文化更加繁荣,就像升平楼外的化龙归去一样,充满生机和活力。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主人公对学问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对社会公正和文化繁荣的期望。它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主人公的精神风貌和人格魅力,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精神的赞美和推崇。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三年曾不窥园树。
辛苦萤窗暮。
怪来文誉满清时。
柿叶书残犹自、日临池。
春秋新学卑繁露。
黄卷聊堪语。
家人不用寄龟诗。
行看升平楼外、化龙归。

关键词解释

  • 黄卷

    引用解释

    1.书籍。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杂碎故事,盖是穷巷诸生,章句之士,吟咏而向枯简,匍匐以守黄卷者所宜识。” 杨明照 校笺:“古人写书用纸,以黄蘗汁染之防蠹,故称书为黄卷。” 唐 刘肃 《大唐新语·举贤》:“黄卷之中,圣贤备在。” 明 高明 《琵琶记·琴诉荷池》:“黄卷看来消白日,朱絃动处引清风。”

    2.指记录官吏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