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皇帝上礼抚事述怀》 恭已忘自逸,因人体至公。

恭已忘自逸,因人体至公。

意思:王恭已经忘记自己安逸,因为人的身体到公。

出自作者[唐]李峤的《皇帝上礼抚事述怀》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赞美某位人物在政治上的功绩和品德的。从诗中可以看出,这位人物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他/她以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才能,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首联“配极辉光远,承天顾托隆”,表达了这位人物在政治上的崇高地位和影响力,如同天上的光辉,远照四方。他/她承接了天上的眷顾和重托,显示出非凡的才能和智慧。 颔联“负图济多难,脱履归成功”,描述了这位人物在艰难时刻挺身而出,肩负起救国家于危难的重任。他/她以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和决心,最终取得了成功。 颈联“圣道昭永锡,邕言让在躬”,表达了这位人物对儒家思想的推崇和实践,他/她的言行体现了对道德和正义的坚守。他/她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始终保持谦让的态度。 尾联“小臣滥簪笔,无以颂唐风”,表达了作者对这位人物的敬仰之情,他/她如同一位忠诚的小臣,用笔墨记录下这位人物的功绩和品德,以此来歌颂这位人物的优秀品质和风范。 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通过对这位人物的赞美和歌颂,表达了对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的期盼和祝福。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配极辉光远,承天顾托隆。
负图济多难,脱履归成功。
圣道昭永锡,邕言让在躬。
还推万方重,咸仰四门聪。
恭已忘自逸,因人体至公。
垂旒沧海晏,解网法星空。
云散天五色,春还日再中。
称觞合缨弁,率舞应丝桐。
凯乐深居镐,传歌盛饮丰。
小臣滥簪笔,无以颂唐风。
作者介绍 孟郊简介
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宰相。

李峤出身于赵郡李氏东祖房,早年以进士及第,历任安定尉、长安尉、监察御史、给事中、润州司马、凤阁舍人、麟台少监等职。他在武后、中宗年间,三次被拜为宰相,官至中书令,阶至特进,爵至赵国公。睿宗时贬任怀州刺史,以年老致仕,玄宗时再贬滁州别驾。开元二年(714年)病逝于庐州别驾任上,终年七十岁。

李峤生前以文辞著称,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苏味道、杜审言、崔融合称“文章四友”,晚年更被尊为“文章宿老”。但他历仕五朝,先是依附张易之兄弟及武三思,继而又追随韦氏一党,其人品多受诟病。史家评价,贬抑居多。

关键词解释

  • 自逸

    读音:zì yì

    繁体字:自逸

    意思:身心安适。
      ▶《诗•小雅•十月之交》:“我不敢傚,我友自逸。”
      ▶汉·蔡邕《陈太丘碑文》:“乐天知命,澹然自逸。”
      ▶宋·曾巩《策问三》:“而政未加善,侧身践行

  • 人体

    读音:rén tǐ

    繁体字:人體

    短语:躯干 躯体 身 身躯 体 躯 肉体 身体 人身 肌体

    英语:human body

    意思:(人体,人体)
    人的身体

  • 至公

    引用解释

    1.最公正;极公正。《管子·形势解》:“风雨至公而无私,所行无常乡。”《吕氏春秋·慎大》:“ 汤 立为天子, 夏 民大説,如得慈亲,朝不易位,农不去畴,商不变肆,亲 郼 如 夏 ,此之谓至公。”《后汉书·荀彧传》:“秉至公以服天下,大略也。”

    2.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谓其大公无私。 唐 刘虚白 《献主文》诗:“不知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