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游清凉寺》 一尘不到心源净,万有俱空眼界清。

一尘不到心源净,万有俱空眼界清。

意思:一尘不到心源净,万有都空眼界清。

出自作者[唐]唐彦谦的《游清凉寺》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和宁静的寺庙生活,表达了诗人对清净、淡泊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首联“白云红树路纡萦,古殿长廊次第行。”诗人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道路的曲折和树木的鲜艳,以及古殿和长廊的排列顺序。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颜色对比,如“白云”和“红树”,给人一种鲜明的视觉效果,同时也暗示了寺庙环境的幽静和远离尘世的氛围。 颔联“南望水连桃叶渡,北来山枕石头城。”诗人转向了对景色的进一步描绘,通过描述水边的桃叶渡和山间的石头城,展示了寺庙周围的环境之美。这里,诗人通过水陆相连的景象,暗示了寺庙与外界的紧密联系,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赞美。 颈联“一尘不到心源净,万有俱空眼界清。”这两句诗是全诗的核心,表达了诗人对清净、淡泊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人认为心灵应该保持纯净,不受尘世的干扰;同时,外界的一切都应该被清除,让眼睛看到清晰的世界。这里,诗人通过描绘内心的净化和眼界的清晰,表达了对清净、淡泊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尾联“竹院逢僧旧曾识,旋披禅衲为相迎。”诗人通过描述在竹林中的寺庙遇到老朋友的场景,表达了对宁静、淡泊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里,诗人通过回忆过去的老朋友和他们的交往,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在生活的渴望。同时,诗人也通过“旋披禅衲为相迎”表达了对禅宗思想的认同和对寺庙生活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和宁静的寺庙生活,表达了诗人对清净、淡泊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中运用了颜色对比、景色描绘、内心净化和眼界的清晰等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白云红树路纡萦,古殿长廊次第行。
南望水连桃叶渡,北来山枕石头城。
一尘不到心源净,万有俱空眼界清。
竹院逢僧旧曾识,旋披禅衲为相迎。

关键词解释

  • 心源

    读音:xīn yuán

    繁体字:心源

    意思:犹心性。佛教视心为万法之源,故称。
      ▶唐·元稹《度门寺》诗:“心源虽了了,尘世苦憧憧。”
      ▶宋·邵雍《暮春吟》:“自问心源无所有,答云疏懒味偏长。”
      ▶清

  • 眼界

    读音:yǎn jiè

    繁体字:眼界

    短语:视界 胆识 耳目

    英语:ken

    意思:目力所及的范围。引申指见识的广度。
      ▶唐·王维《青龙寺昙壁上人兄院集》诗:“眼界今

  • 不到

    读音:bú dào

    繁体字:不到

    英语:absent oneself from

    意思:
     1.不到达。
      ▶《诗•大雅•韩奕》:“蹶父孔武,靡国不到。”
      ▶《儿女英雄传》第五

  • 一尘

    读音:yī chén

    繁体字:一塵

    意思:(一尘,一尘)

     1.一粒微尘。常喻事物的微小。
      ▶南朝·宋·鲍照《野鹅赋》:“虽陋生于万物,若沙漠之一尘。”
      ▶唐·聂夷中《古兴》诗:“片玉一尘轻,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