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初堂歌席戏为二绝》 一襟犹带千岩气,飘落尊前作夜寒。

一襟犹带千岩气,飘落尊前作夜寒。

意思:一个胸襟还带着千岩气,飘落尊前作夜寒。

出自作者[近代]陈三立的《初堂歌席戏为二绝》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夜坐偶成》,作者在夜坐的时候,偶有所感,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首句“恍接神人下紫鸾”,诗人描绘自己仿佛接到了神仙下凡,紫鸾仙鹤相伴,这是对神仙世界的想象,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美好世界的向往。 “曾攀福地住仙坛”一句,诗人又描绘了诗人曾经攀登过仙境福地,住过仙人所设的坛场,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和追求。 “一襟犹带千岩气”,这句诗描绘了诗人的胸襟中仍然带有千岩万壑的清新气息,这可能象征着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 “飘落尊前作夜寒”,这句诗描绘了诗人把山中的清寒之气带到了酒席前,使酒席上感到寒意。这里既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的怀念,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怀念。 最后一句,“(坐间有雏鬟字璧如喜寻名胜颇为述游踪所历)”,描述了一个场景,一个名叫璧如的少女在高兴地追寻着名胜,并讲述她的游历经历。这可能是诗人的友人介绍给诗人的,也可能是诗人自己讲述的。这一句为整首诗增添了生活的气息和人间的温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充满了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怀念和赞美。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是一首富有诗意的夜坐偶成之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恍接神人下紫鸾,曾攀福地住仙坛。
一襟犹带千岩气,飘落尊前作夜寒。
(坐间有雏鬟字璧如喜寻名胜颇为述游踪所历)
作者介绍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

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他于1892年壬午乡试中举,历任吏部行走、主事。1898年戊戌政变后,与父亲陈宝箴一起被革职。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

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关键词解释

  • 飘落

    读音:piāo luò

    繁体字:飄落

    英语:descend slowly and lightly

    意思:(飘落,飘落)

     1.飘荡而下落。
      ▶南朝·宋·谢灵运《归途赋》:“林

  • 前作

    读音:qián zuò

    繁体字:前作

    意思:
     1.前人的着作。
      ▶唐·柳宗元《与友人论为文书》:“而为文之士,亦多渔猎前作,戕贼文史。”
      ▶唐·乐朋龟《僖宗皇帝哀册文》:“书藏稽穴,琴捐洞壑。沉吟往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