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覃山人隐居》 予见乱离不得已,子知出处必须经。

予见乱离不得已,子知出处必须经。

意思:我看到动乱不停,你知道出处必须经。

出自作者[唐]杜甫的《覃山人隐居》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有深度的诗,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生经历,表达了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首联“南极老人自有星,北山移文谁勒铭”描绘了宇宙的壮丽和人生的无常。南极老人,是星相家对长寿老人的称呼,他们自有星宿,象征着生命的永恒。然而,人生却如同北山移文中所述,谁又能真正铭刻下功绩呢?这一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和对功名难以留存的无奈。 颔联“征君已去独松菊,哀壑无光留户庭”,诗人描绘了自然景色中的哀伤和孤独。征君已经离去,只剩下松菊独自生长;山谷失去了生机,光线无法穿透。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孤独的体验。 颈联“予见乱离不得已,子知出处必须经”,诗人表达了对乱世生活的无奈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乱世之中,人们无法选择,只能无奈地面对。而隐逸生活则是一种对自由的追求,是人们向往的生活方式。 尾联“高车驷马带倾覆,怅望秋天虚翠屏”,诗人描绘了高车驷马带来的危险和秋天的景色,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高车驷马虽然豪华,但同时也伴随着危险;而秋天的景色虽然美丽,但却无法留住人的心。这一对比,再次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生经历的描绘,展现了其内心的情感和思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南极老人自有星,北山移文谁勒铭。
征君已去独松菊,哀壑无光留户庭。
予见乱离不得已,子知出处必须经。
高车驷马带倾覆,怅望秋天虚翠屏。
作者介绍 杜甫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关键词解释

  • 不得已

    无可奈何;不能不如此。《老子》:“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汉书·景帝纪》:“乃者 吴王 濞 等为逆,起兵相胁,詿误吏民,吏民不得已。” 颜师古 注:“已,止也,言不得止而从之,非本心也。” 元 无名氏 《千里独行》第二折:“俺二叔叔不得已,降了 曹丞相 。”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五:“这三道防线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要是我能够集中资金在一个地方办
  • 出处

    读音:chū chù

    繁体字:出處

    英语:provenance

    意思:(出处,出处)
    I

     1.谓出仕和隐退。
       ▶汉·蔡邕《荐皇甫规表》:“修身力行,忠亮阐着,出处

  • 不得

    读音:bù dé

    繁体字:不得

    英语:must not

    意思:
     1.不能得到;得不到。
      ▶《诗•周南•关雎》:“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汉·晁错《论贵粟疏》:“夫腹飢不

  • 乱离

    读音:luàn lí

    繁体字:亂離

    英语:be torn apart by war; be rendered homeless by war

    意思:(乱离,乱离)

     1.政治混乱,给国家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