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咏史上·张汤公孙弘》 汉武秦皇代有俦,奸人常缓钓鱼钩。

汉武秦皇代有俦,奸人常缓钓鱼钩。

意思:汉武帝秦始皇代有人,奸邪的人经常钓鱼钩缓。

出自作者[宋]陈普的《咏史上·张汤公孙弘》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讽刺奸人公孙诡谲的计谋。诗人通过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描绘,将公孙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首句“汉武秦皇代有俦”,诗人以汉武帝和秦始皇作为比喻,说明奸人常常会采取缓兵之计,就像这两位古代的帝王一样,等待时机成熟后再行篡夺之举。这里的“俦”字,在这里是相比、比喻的意思。 “奸人常缓钓鱼钩”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奸人的手段,他们就像钓鱼者一样,总是慢慢地抛出诱饵,等待鱼儿上钩。这里用“钓鱼钩”来比喻奸人的手段,既形象又生动。 “公孙不但能牵纵”一句,诗人通过公孙的形象,进一步揭示了奸人的狡诈和诡谲。公孙在这里是诗人的代称,诗人通过描述公孙能够牵纵他人,暗示公孙具有强大的控制力和影响力,能够让其他人按照他的意愿行事。 “巧计犹工毒上流”一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通过描绘公孙的巧计毒上流,揭示了公孙的阴险和狠毒。这里的“巧计”是指公孙的狡诈手段,“毒上流”则是指公孙的阴谋能够迅速地伤害他人,使他人陷入困境。这里用“毒”字来形容公孙的手段,既形象又深刻。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描绘,将公孙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奸人的痛恨和谴责。诗人通过这首诗,告诫人们要警惕奸人的存在,不要被他们的巧言令色所迷惑。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汉武秦皇代有俦,奸人常缓钓鱼钩。
公孙不但能牵纵,巧计犹工毒上流。

关键词解释

  • 秦皇

    读音:qín huáng

    繁体字:秦皇

    意思:指秦始皇。
      ▶汉·班彪《王命论》:“秦皇东游以厌其气,吕后望云而知所处。”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明诗》:“秦皇灭典,亦造仙诗。”
      ▶唐·李白《大

  • 汉武

    读音:hàn wǔ

    繁体字:漢武

    意思:(汉武,汉武)
    汉武帝·刘彻的省称。
      ▶晋·郭璞《游仙》诗之六:“燕昭无灵气,汉武非仙才。”
      ▶唐·李白《大猎赋》:“虽秦皇与汉武兮,复何足以争雄?”鲁迅《坟•看

  • 奸人

    读音:jiān rén

    繁体字:姦人

    英语:evildoer

    解释:1.亦作\"奸人\"。亦作\"姧人\"。 2.邪恶﹑狡诈的人。 3.犹奸夫。指通奸的男子。 4.奸细;探子。

  • 鱼钩

    读音:yú gōu

    繁体字:魚鈎

    英语:fishhook

    意思:(鱼钩,鱼钩)
    钓鱼的钩子,多呈弯勾状。
      ▶唐·温庭筠《寄裴生乞钓钩》诗:“今日太湖风色好,却将诗句乞鱼钩。”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