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郴江百咏并序·白莲亭》 文皮麈尾来游处,谁似庐山十八贤。

文皮麈尾来游处,谁似庐山十八贤。

意思:毛皮拂尘来交往,谁像庐山十八贤。

出自作者[宋]阮阅的《郴江百咏并序·白莲亭》

全文赏析

这首诗《石甃方池种白莲,庵僧欲绍远公禅》以莲花为主题,描绘了寺庙中的宁静氛围和僧人们的修行生活。 首句“石甃方池种白莲”描绘了一个石砌的方形池塘,里面种植着洁白无瑕的莲花。石甃在这里作为名词,表示用石头砌成的池子,而方池则形象地描绘了池塘的形状。白莲的出现,使得原本静谧的环境增添了几分生机和色彩。 “庵僧欲绍远公禅”一句中,“庵僧”指的是寺庙中的僧人,“远公禅”则是对佛教禅宗的尊称。僧人想要继承和发扬禅宗的精神,表达了他们对佛法的虔诚和追求。 “文皮麈尾来游处”一句中,“文皮”指的是华丽的皮革,“麈尾”则是古代达官贵人出行时用作拂尘的物品。这句诗描绘了那些并非真正为了修行而来的人,他们只是因为好奇或者附庸风雅而来到这里。 最后,“谁似庐山十八贤”一句中,“庐山十八贤”是一个典故,指的是庐山东林寺的十八位高僧,他们因为精进修行而受到世人的尊敬。这句诗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寺庙中真正修行者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那些只是好奇或者附庸风雅的人无法与这些修行者相提并论。 整首诗以莲花为主题,通过描绘石砌池塘、修行僧人、华丽皮革和附庸风雅之人等意象,表达了作者对宁静修行生活的向往和对真正修行者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世俗喧嚣与修行之地的对比,突出了修行的纯粹和内心的宁静。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石甃方池种白莲,庵僧欲绍远公禅。
文皮麈尾来游处,谁似庐山十八贤。

关键词解释

  • 十八贤

    引用解释

    指 晋 庐山 白莲社中十八贤人: 慧远 法师、 刘遗民 、 雷次宗 、 周续之 、 宗炳 、 张野 、 张铨 、 西林 觉寂 大师、 东林 普济 大师、 慧持 法师、 罽宾佛驮耶舍 尊者、 罽宾佛驮跋陀罗 尊者、 慧睿 法师、 昙顺 法师、 昙恒 法师、 道炳 法师、 道敬 法师、 昙诜 法师。 唐 李群玉 《湘中别成威阇黎》诗:“愿

  • 庐山

    读音:lú shān

    繁体字:廬山

    英语:Lushan

    意思:(庐山,庐山)
    山名。在江西省·九江市南,耸立于鄱阳湖、长江之滨。又名匡山、匡庐。相传周有匡姓七兄弟结庐隐居于此,故名。见北魏·郦道元

  • 文皮

    读音:wén pí

    繁体字:文皮

    意思:有文彩的兽皮。
      ▶《淮南子•墬形训》:“东北方之美者,有斥山之文皮焉。”
      ▶高诱注:“文皮,虎豹之皮也。”
      ▶晋·葛洪《抱朴子•博喻》:“是以南禽歼于藻羽,穴

  • 麈尾

    读音:zhǔ wěi

    繁体字:麈尾

    英语:a duster

    意思:古人闲谈时执以驱虫、掸尘的一种工具。在细长的木条两边及上端插设兽毛,或直接让兽毛垂露外面,类似马尾松。因古代传说麈迁徙时,以前麈之尾为方向

  • 八贤

    读音:bā xián

    繁体字:八賢

    意思:(八贤,八贤)
    八个贤人。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谢万作《八贤论》,与孙兴公往反,小有利钝。”
      ▶刘孝标注:“《中兴书》:万善属文,能谈论,万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