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刘十(一作刘十一)》 三十不官亦不娶,时人焉识道高下。

三十不官亦不娶,时人焉识道高下。

意思:三十不官也不娶,当时的人怎么能知道道高低。

出自作者[唐]李颀的《送刘十(一作刘十一)》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借隐居山林、不慕官场、不求婚娶的生活,抒发自己志向高洁、不随波逐流的情怀。 首联“三十不官亦不娶,时人焉识道高下。房中唯有老氏经,枥上空馀少游马”,直接点明作者对世俗的淡漠,他三十岁就放弃了做官和婚娶,专注于老子的《道德经》和少游的马。这种行为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无疑显示了其超脱尘世的志趣和追求。 颔联“往来嵩华与函秦,放歌一曲前山春”,描绘了作者在嵩山、华山、函谷关等地游历的场景,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颈联“西林独鹤引闲步,南涧飞泉清角巾”,进一步描绘了作者在山林中闲步、听泉的场景,表现出他的闲适和自在。 尾联“知君不免为苍生”,表达了作者对百姓的关心和忧虑,同时也表明了他愿意为百姓做些事情的决心。 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通过描绘作者隐居山林的生活,展现了其高尚的情操和志向。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的关注和对百姓的关心,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三十不官亦不娶,时人焉识道高下。
房中唯有老氏经,枥上空馀少游马。
往来嵩华与函秦,放歌一曲前山春。
西林独鹤引闲步,南涧飞泉清角巾。
前年上书不得意,归卧东窗兀然醉。
诸兄相继掌青史,第五之名齐骠骑。
烹葵摘果告我行,落日夏云纵复横。
闻道谢安掩口笑,知君不免为苍生。
作者介绍 汪精卫简介
李颀(690?—751?),字、号均不详,汉族,郡望赵郡(今河北赵县),河南颍阳(今河南登封)一带人,唐代诗人。开元二十三年中进士,曾任新乡县尉,后辞官归隐于颍阳之东川别业。

李颀擅长七言歌行,诗以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与王维、高适、王昌龄等人皆有唱和。

关键词解释

  • 时人

    引用解释

    当时的人;同时代的人。《汉书·艺文志》:“《论语》者, 孔子 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於夫子之语也。” 五代 颜红郁 《农家》诗:“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穀自生。” 孙犁 《秀露集·欧阳修的散文》:“这篇被时人称为‘天下文章,莫大于此’的作品,共七百五十个字。”

    读音:shí rén

  • 三十

    读音:sān shí

    繁体字:三十

    意思:
     1.数词。十的三倍。
      ▶《诗•小雅•无羊》:“三十维物,尔牲则具。”
      ▶《左传•宣公三年》:“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
     
     

  • 不官

    读音:bù guān

    繁体字:不官

    意思:
     1.不担任官职。
      ▶《礼记•学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
      ▶孔颖达疏:“官谓分职在位者。”
     
     2.不任以官职。
      ▶《荀子

  • 识道

    读音:shí dào

    繁体字:識道

    意思:(识道,识道)

     1.识知圣道。
      ▶汉·扬雄《法言•吾子》:“委大圣而好乎诸子者,恶睹其识道也。”
      ▶晋·陆机《叹逝赋》:“感秋华于衰木,瘁零露于丰草

  • 高下

    读音:gāo xià

    繁体字:高下

    英语:relative superiority or inferiority

    意思:
     1.上和下;高和低。
      ▶《老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