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知应聘终罹祸,罪死何如节死高。
意思:早知道应该访问最终遭受灾祸,罪死如何节死高。
出自作者[宋]徐钧的《蔡邕》
全文赏析
这首诗《琴遇知音始可调,卓非善听亦徒劳。早知应聘终罹祸,罪死何如节死高》是一首表达音乐、人生哲理和道德观念的诗。它强调了知音的重要性,对善听者的期待,以及对选择不同道路的道德思考。
首先,“琴遇知音始可调,卓非善听亦徒劳。”这两句诗描绘了音乐的交流和共鸣。琴,作为一种象征,代表了内心的情感和思想。只有遇到懂得欣赏和理解的知音,琴声才能被正确地理解和欣赏,达到真正的共鸣。如果遇到的不是善听者,那么琴声就可能被误解或浪费。这反映了诗人对理解和欣赏的重视,以及对人际关系中沟通与理解的期待。
“早知应聘终罹祸,罪死何如节死高。”这两句诗则转向了道德和选择的思考。如果早知道应聘会带来祸患,那么选择以节操高洁而死,可能比屈从于不义而死更有尊严。这里表达了对道德标准和原则的坚守,以及对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对知音的期待,对善听的赞赏,以及对道德和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它提醒我们,在人际关系中,理解和欣赏的重要性;在面临选择时,我们应该坚守道德原则,珍视生命价值。这首诗以其深邃的哲理和丰富的情感,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