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二月十日吴正仲遗活蟹》 幸与陆机还往熟,每分吴味不嫌猜。

幸与陆机还往熟,每分吴味不嫌猜。

意思:希望与陆机返回到成熟,每一分吴味不猜忌。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二月十日吴正仲遗活蟹》

全文赏析

这首诗《年年收稻卖江蟹,二月得从何处来》是一首描绘和赞美螃蟹的诗。作者通过生动的描绘,将螃蟹的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对螃蟹的喜爱之情。 首联“年年收稻卖江蟹,二月得从何处来”,作者通过描述自己每年都收稻米,也因此卖出了大量的螃蟹,表达了螃蟹与稻米之间的紧密关系。同时,作者也提出了一个问题:“二月得从何处来”,这既是对螃蟹来源的疑问,也是对螃蟹生长环境的探索。 颔联“满腹红膏肥似髓,贮盘青壳大於杯”,作者用生动的比喻描绘了螃蟹的肥美和壮硕。这里,“满腹红膏肥似髓”是对螃蟹肉质鲜美的赞美,“贮盘青壳大於杯”则形象地描绘了螃蟹的壳之大,甚至比杯子还要大。 颈联“定知有口能嘘沬,休信无心便畏雷”,作者进一步描绘了螃蟹的形象,通过“有口能嘘沫”表达了螃蟹的防御能力,而“休信无心便畏雷”则表达了螃蟹虽然外表无害,但实际上是有一定防御和反应能力的。 尾联“幸与陆机还往熟,每分吴味不嫌猜”,作者表达了自己与陆机(三国时期著名文人)之间的友谊,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对螃蟹这种吴地特产的喜爱,因此即使它是陆机的家乡特产,也不必担心猜疑。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螃蟹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美食的喜爱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螃蟹的美丽和强大之处。整首诗语言生动,形象鲜明,是一首描绘和赞美螃蟹的美文。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年年收稻卖江蟹,二月得从何处来。
满腹红膏肥似髓,贮盘青壳大於杯。
定知有口能嘘沬,休信无心便畏雷。
幸与陆机还往熟,每分吴味不嫌猜。
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还往

    读音:hái wǎng

    繁体字:還往

    意思:(还往,还往)

     1.往来。
      ▶晋·常璩《华阳国志•巴郡》:“或长吏忿怒,冤枉弱民,欲赴诉郡官,每惮还往。”
      ▶宋·曾巩《答葛薀》诗:“归来客舍中,

  • 嫌猜

    读音:xián cāi

    繁体字:嫌猜

    意思:疑忌。
      ▶南朝·宋·鲍照《代放歌行》:“明虑自天断,不受外嫌猜。”
      ▶唐·李白《长干行》:“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郭沫若《我的童年》第二篇四:“我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