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虞部卢四酬翰林钱七赤藤杖歌》 途经百国皆莫识,君臣聚观逐旌麾。

途经百国皆莫识,君臣聚观逐旌麾。

意思:途中经过各国都不认识,你我观看追逐旌麾。

出自作者[唐]韩愈的《和虞部卢四酬翰林钱七赤藤杖歌》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赠予友人、以赤藤杖为友的诗,表达了对友人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感激之情。 首先,诗中描绘了友人从滇池携来赤藤杖的经历。滇池是云南的著名湖泊,赤藤杖则是云南的特产,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诗中描述了友人如何通过绳桥,避免了倾堕的危险,从而得到了这根珍贵的赤藤杖。这一段描绘了友人的善良和机智,同时也展现了赤藤杖的价值和神奇之处。 接着,诗中描述了赤藤杖的神奇之处。它被描绘成滇神出水献给滇王的礼物,赤龙拔须血淋漓,羲和操火鞭等传说,都为赤藤杖增添了神秘色彩。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敬仰之情,认为他能够得到这样神奇的物品,是他的幸运和福气。 然后,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赞美之情。他认为友人能够将这样神奇的物品赠予他,是对他的信任和尊重。同时,他也对友人的才华和品德表示了赞赏,认为他的诗歌和为人处世都值得称赞。 最后,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感激之情。他认为赤藤杖虽然珍贵,但更重要的是友人的情谊和关心。他感谢友人赠予他这样的珍贵物品,也感谢友人对他诗歌和为人处世的赞赏和支持。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充满感激、赞美和敬仰之情的诗歌,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感激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作者对云南文化和神奇物品的热爱和敬仰之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赤藤为杖世未窥,台郎始携自滇池。
滇王扫宫避使者,跪进再拜语嗢咿。
绳桥拄过免倾堕,性命造次蒙扶持。
途经百国皆莫识,君臣聚观逐旌麾。
共传滇神出水献,赤龙拔须血淋漓。
又云羲和操火鞭,暝到西极睡所遗。
几重包裹自题署,不以珍怪夸荒夷。
归来捧赠同舍子,浮光照手欲把疑。
空堂昼眠倚牖户,飞电著壁搜蛟螭。
南宫清深禁闱密,唱和有类吹埙篪。
妍辞丽句不可继,见寄聊且慰分司。
作者介绍 韩愈简介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关键词解释

  • 君臣

    读音:jūn chén

    繁体字:君臣

    英语:the monarch and his subjects

    意思:
     1.君主与臣下。
      ▶《易•序卦》:“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

  • 途经

    读音:tú jīng

    繁体字:途經

    造句:

  • 旌麾

    读音:jīng huī

    繁体字:旌麾

    意思:亦作“旍麾”。
     
     1.帅旗。
      ▶《三国志•魏志•夏侯渊传》:“大破遂军,得其旌麾。”
      ▶《梁书•武帝纪上》:“旍麾所指,威稜无外。”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