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贬官泰州出城作》 三谏不从为逐客,一身无累似虚舟。

三谏不从为逐客,一身无累似虚舟。

意思:三谏不从被驱逐客,一个身无累似虚舟。

出自作者[唐]徐铉的《贬官泰州出城作》

全文赏析

这首诗《浮名浮利信悠悠》是一首对人生哲理的深度思考,表达了诗人对浮名浮利的淡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自由人生的向往。 首联“浮名浮利信悠悠,四海干戈痛主忧”直接揭示出诗人的主题,他对于名利的态度是淡然的,对于国家动荡的忧虑则是深切的。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深深理解,也透露出他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关切。 颔联“三谏不从为逐客,一身无累似虚舟”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心境。他因为直言进谏不被接纳而被放逐,表达出他对于权贵的反抗和对自由的渴望。他希望自己能像一艘无负担的船一样,自由地在生活的海洋中航行。 颈联“满朝权贵皆曾忤,绕郭林泉已遍游”描绘了诗人生活的状态。他曾经与权贵对抗,游遍了周围的林泉,表达出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权贵的蔑视。 尾联“唯有恋恩终不改,半程犹自望城楼”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眷恋和对未来的期待。他始终不忘过去的恩情,即使在半途,仍然会望着曾经的城楼,表达出他对自由的渴望和对过去的眷恋。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过去的眷恋和对未来的期待。这些情感和思考都深深地打动了读者,使这首诗具有了深远的影响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浮名浮利信悠悠,四海干戈痛主忧。
三谏不从为逐客,一身无累似虚舟。
满朝权贵皆曾忤,绕郭林泉已遍游。
唯有恋恩终不改,半程犹自望城楼。
作者介绍
徐铉(916年—991年),字鼎臣,南唐、北宋初年文学家、书法家。历官五代吴校书郎、南唐知制诰、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后随李煜归宋,官至散骑常侍。他的父亲徐延休也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

徐铉十岁开始能够写作,以文笔清丽工整著称,被誉为唐代韩愈之后的诗文“韩徐”。他的诗歌和散文以清新淡雅、自然优美为主,代表作品有《风入松》、《赋得古原草送别》等。他还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擅长楷书和行书,代表作品有《竹轴帖》、《道德经》等,对中国书法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徐铉是中国文化艺术领域的杰出代表,他的诗歌、散文和书法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并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关键词解释

  • 逐客

    读音:zhú kè

    繁体字:逐客

    英语:show the door

    意思:
     1.谓驱逐来自他国的游说之士。
      ▶《史记•李斯列传》:“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闲于秦耳,请一切逐客。

  • 一身

    读音:yī shēn

    繁体字:一身

    短语:只身 孤家寡人 单枪匹马 独身 顾影自怜 伶仃 孤独 孤 离群索居 形单影只 孤寂 孤零零 光杆儿

    英语:(n) the entire body

  • 三谏

    (1).三次劝谏。见“ 三諫之义 ”。
    (2).三个谏官。指 宋 代 吴昌裔 、 徐清叟 、 杜范 。《宋史·吴昌裔传》:“ 吴昌裔 与 徐清叟 、 杜范 一日并入臺,皆天下正士,四方想闻风采,为《至和三諫诗》以侈之。”
    (3).三个谏官。
    (4).三个谏官。指 明 代 吴之佳 、 叶初春 、 张栋 。见《明史·吴之佳传》。

    读音:sān jiàn

  • 不从

    读音:bù cóng

    繁体字:不從

    意思:(不从,不从)

     1.不服从;不听从。
      ▶《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后汉书•韩棱传》:“棱复上疏谏,太后不从。”

  • 虚舟

    读音:xū zhōu

    繁体字:虛舟

    意思:(虚舟,虚舟)

     1.无人驾御的船只。语本《庄子•山木》:“方舟而济于河,有虚船来触舟,虽有惼心之人不怒。”
      ▶宋·司马光《酬王安之闻罢真率会》诗:“虚舟非有意,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