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即事中元甲子(一作韦庄诗)》 惆怅翠华犹未返,泪痕空滴剑文斑。

惆怅翠华犹未返,泪痕空滴剑文斑。

意思:惆怅翠华山还没回来,泪痕剑纹斑空滴。

出自作者[唐]罗隐的《即事中元甲子(一作韦庄诗)》

全文赏析

这首诗《三秦流血已成川》是一首描绘战争场面的诗,通过对塞上战马的闲散、填塞渭水的败兵等形象的描绘,表达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痛苦。 首句“三秦流血已成川”,直接描绘战争的惨烈,三秦之地因战争流血而成为河流,这是对战争破坏严重的生动写照。这句诗奠定了全诗的悲壮基调。 “塞上黄云战马闲”中,战马象征着军队,而“黄云”则象征着战地的阴沉和战争的氛围。战马在此处虽然闲散,但暗示着战争并未结束,仍然存在危险。 “只有羸兵填渭水”一句,进一步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只有瘦弱的士兵填满了渭水,形象地表现了战争中士兵的惨痛境况。 “田园已没红尘内”,这句诗描绘了战争对农村的破坏,田园已经被战火所覆盖,陷入滚滚红尘之中。这不仅是对战争破坏的直接描绘,也暗示了战争对人民生活的严重影响。 “弟侄相逢白刃间”和“惆怅翠华犹未返”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朝廷未能及时结束战争的遗憾和惆怅。 最后,“泪痕空滴剑文斑”一句,将诗人的悲伤和无奈以泪痕斑斑的形式表现出来,剑文斑,即剑上的斑斑泪痕,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的伤心之泪。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战争场面的生动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深深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诗中既有对战争残酷的直接描绘,也有对人民生活影响的深刻反思,以及对朝廷决策的惆怅表达。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远,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的优秀诗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三秦流血已成川,塞上黄云战马闲。
只有羸兵填渭水,终无奇事出商山。
田园已没红尘内,弟侄相逢白刃间。
惆怅翠华犹未返,泪痕空滴剑文斑。
作者介绍 罗隐简介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

关键词解释

  • 翠华

    读音:cuì huá

    繁体字:翠華

    意思:(翠华,翠华)

     1.天子仪仗中以翠羽为饰的旗帜或车盖。
      ▶《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建翠华之旗,树灵鼍之鼓。”
      ▶李善注:“翠华,以翠羽为葆也

  • 泪痕

    读音:lèi hén

    繁体字:淚痕

    英语:tear stains

    意思:(泪痕,泪痕)
    眼泪留下的痕迹。
      ▶南朝·梁简文帝《和萧侍中子显春别》之三:“泪痕未燥讵终朝,行闻玉珮已相要。”

  • 惆怅

    读音:chóu chàng

    繁体字:惆悵

    短语:迷惘 怅然 怅

    英语:disconsolate

    意思:(惆怅,惆怅)

     1.因失意或失望而伤感、懊恼。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