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少游原韵》 残红几斛扑衣裳,和泪同量。

残红几斛扑衣裳,和泪同量。

意思:残红几斛扑衣裳,和眼泪相同量。

出自作者[清]陈维崧的《和少游原韵》

全文赏析

这首词以轻盈空灵的笔法、蕴藉含蓄的语言,刻画了作者内心种种忧愁,抒写了作者流落湖湘时那种孤独凄凉、委靡不振、自伤身世之情,道出了国破家亡的深重哀愁,极富艺术感染力。 “今年愁似柳丝长。”一开头即以柳丝喻愁,将满腔愁绪,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让读者从视觉形象上体会词人所传达出来的愁之绵长,同时“柳丝长”又点明了季节,此时正值春季柳丝飘拂的时候。这个“愁”是游子思乡之愁,是忧国忧民之愁,是词人漂泊沦落之愁。一个“愁似柳丝长”含蓄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纷繁复杂的内心活动。 “春宵梦断昭阳。”“春宵”点明时间,春夜寂寥凄清的氛围很容易唤起人们的愁思;“昭阳”本是宫殿名,这里借指皇帝所在的京城,暗指词人离京城越来越远。这一句既交代了时间、地点,又流露出词人的失落之感。 “杏花著雨隔帘香,瘦不成妆。”两句具体描绘春夜景色。春雨绵绵,杏花被雨水打湿,隔着帘幕传来阵阵香气。而帘幕之内的人却因为忧愁憔悴而瘦削不堪,无法打扮成美丽的模样。这里以杏花之美丽反衬人之憔悴,更显得人之凄凉瘦弱。 “十载流连蜂蝶,半生沦落湖湘。”两句概括了词人的生平经历。十年间词人流连于蜂蝶纷飞的花丛之中,享受着快乐的生活;然而半生却沦落漂泊在湖湘一带,饱受流离之苦。这里通过对比手法,将词人前后不同的生活境遇鲜明地展现出来。 “残红几斛扑衣裳,和泪同量。”两句以残红落英来比喻自己的身世飘零,泪水与残红一同洒落在衣裳上,使人不禁为词人的悲惨遭遇而感慨万千。 整首词以“愁”字贯穿始终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自身经历的叙述表达了词人深沉的忧愁和苦闷之情。同时词人巧妙地运用各种艺术手法使词作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和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今年愁似柳丝长。
春宵梦断昭阳。
杏花著雨隔帘香,瘦不成妆。
十载流连蜂蝶,半生沦落湖湘。
残红几斛扑衣裳,和泪同量。
作者介绍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

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顺治十五年(1658年)十一月,陈维崧访冒襄,在水绘庵中的深翠房读书,冒襄派徐紫云(云郎)伴读。

康熙元年(1662年),陈维崧至扬州与王士祯、张养重等修禊红桥。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博学鸿词科,授官翰林院检讨。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享年五十八岁。

关键词解释

  • 同量

    读音:tóng liàng

    繁体字:衕量

    意思:
     1.同等器量;与……器量相同。
      ▶三国·魏·曹植《七启》:“世有圣宰,翼帝霸世,同量干坤,等曜日月。”
     
     2.等量齐观。
      ▶晋·陆

  • 衣裳

    读音:yī shang

    繁体字:衣裳

    短语:服饰 服 行装 装 衣 服装 衣装 行头

    英语:(n) clothes

    意思:
     1.古时衣指上衣,裳指下裙。后

  • 残红

    读音:cán hóng

    繁体字:殘紅

    意思:(残红,残红)
    凋残的花;落花。
      ▶唐·王建《宫词》之九十:“树头树底觅残红,一片西飞一片东。”
      ▶宋·李清照《怨王孙》词:“门外谁扫残红?夜来风。”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