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宋颂九首·圣武》 亟命止戈,无兹黩刑。

亟命止戈,无兹黩刑。

意思:急忙下令制止战争,没有这种滥用刑罚。

出自作者[宋]石介的《宋颂九首·圣武》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古代诗歌,旨在表达对仁慈、和平的追求和对战争的厌恶。它通过描述一个君主的行为和态度,表达了对和平、公正和仁爱的赞美和对暴力和战争的谴责。 首先,诗中提到了“圣仁如天,恶杀好生”,这表明作者认为君主应该像上天一样仁慈,厌恶杀戮和暴力。这种思想在古代中国社会中是非常重要的,强调了和平、公正和仁爱的价值观。 接着,“于以耀德,匪来观兵”表达了君主应该通过展示道德和仁爱来赢得人民的尊重和信任,而不是通过武力征服来展示自己的力量。这体现了古代中国政治哲学中的“德治”思想,强调了道德和仁爱的重要性。 “亟命止戈,无兹黩刑”表达了君主应该停止使用武力,不要滥用刑罚。这体现了对公正和和平的追求,强调了和平的重要性。 最后,“不剿其类,戴我以兄”表达了人民对君主的感激之情,因为君主没有伤害他们的同类,而是给予他们保护和尊重。这体现了古代中国社会中人民对君主的爱戴和尊重,也体现了和平、公正和仁爱的价值观。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对和平、公正和仁爱的追求和对战争的厌恶,体现了古代中国政治哲学中的一些重要思想。它也表达了人民对君主的感激之情和对和平的渴望,强调了和平、公正和仁爱的价值观在古代中国社会中的重要性。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圣仁如天,恶杀好生。
于以耀德,匪来观兵。
亟命止戈,无兹黩刑。
不剿其类,戴我以兄。
屈膝请和,畏我威灵。

关键词解释

  • 止戈

    引用解释

    停止干戈,平息战事。《后汉书·种拂传》:“为国大臣,不能止戈除暴,致使兇贼兵刃向宫,去欲何之!” 唐 白居易 《为宰相贺杀贼表》:“况我乘破竹,彼继覆车,止戈之期,翘足可待。” 明 吴承恩 《平南颂》:“时属胜残,止戈戢武。” 太平天囯 洪仁玕 《军次实录》:“故不惮星霜,爰有止戈之意。”参见“ 止戈为武 ”。

  • 黩刑

    读音:dú xíng

    繁体字:黷刑

    意思:(黩刑,黩刑)
    滥施刑罚。
      ▶唐·柳宗元《驳复雠议》:“旌与诛莫得而并焉。诛其可旌,兹谓滥,黩刑甚矣;旌其可诛,兹谓僭,坏礼甚矣。”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