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感兴七言三首》 从来不肯寻真诀,更自无心学大乘。

从来不肯寻真诀,更自无心学大乘。

意思:从来不肯寻真诀,再从无心学习大乘。

出自作者[宋]周文璞的《感兴七言三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在家莫羡出家僧》是一首对出家僧人的独特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出家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反思。 首句“在家莫羡出家僧”,诗人以一种强烈的对比开始,将世俗生活的纷扰与出家僧人的清净生活相对比,表达了对出家生活的向往。诗人似乎在告诉读者,不要羡慕出家僧人,因为他们虽然离开了世俗的纷扰,但他们的内心世界却可能比世俗人更加纷扰。 “扰扰营营竟未曾”一句,诗人用“扰扰营营”形容世俗人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世俗人的忙碌、焦虑和无目的性。然而,尽管他们如此忙碌,却并没有达到自己想要的目标,这进一步强调了出家生活的可能性。 接下来的几行诗,诗人描绘了两个具体的场景:“相国舟中龙夺剑,山人琴畔鬼吹灯”。这两句诗描绘了两个不同的情境,一个是出家人面对世俗的挑战,另一个是世俗人在生活中遭遇的困境。这些情境的描绘,进一步强调了出家生活的超脱和世俗生活的困扰。 “从来不肯寻真诀,更自无心学大乘”,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反思。诗人似乎在告诉读者,他从来不肯寻找真正的诀窍,也没有心思去学习大乘佛教。这表明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失望和不满,他更倾向于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超脱。 最后两句,“汉室诸公鸣玉佩,也须还我一枝藤”,诗人似乎在暗示,那些在汉朝做官的人,也应该给我一枝藤蔓的机会,让我能够远离世俗的纷扰,追求内心的平静。这表明诗人对出家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倦。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出家僧人的生活状态和对世俗生活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出家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倦。这首诗语言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在家莫羡出家僧,扰扰营营竟未曾。
相国舟中龙夺剑,山人琴畔鬼吹灯。
从来不肯寻真诀,更自无心学大乘。
汉室诸公鸣玉佩,也须还我一枝藤。

关键词解释

  • 大乘

    读音:dà chéng

    繁体字:大乘

    英语:the Great Vehicle

    意思:梵文Mahāyāna(摩诃衍那)的意译。公元一世纪左右逐步形成的佛教派别。在印度经歷了中观学派、瑜伽行派和密教这三个发

  • 无心

    读音:wú xīn

    繁体字:無心

    英语:indeliberateness

    意思:(无心,无心)

     1.犹无意,没有打算。
      ▶《东观汉记•寇恂传》:“皇甫文,峻之腹心,其所计事

  • 不肯

    读音:bù kěn

    繁体字:不肯

    英语:be unwilling to

    意思:不同意;不接受。
      ▶《谷梁传•宣公四年》:“公及齐侯平莒及郯,莒人不肯。”
      ▶唐·韩愈《汴州乱》诗之二

  • 从来

    读音:cóng lái

    繁体字:從來

    短语:固 有史以来 素 从 根本 平生 向 从古至今

    英语:always

    意思:(从来,从来)

     1.亦作“

  • 寻真

    读音:xún zhēn

    繁体字:尋真

    意思:(寻真,寻真)

     1.寻求仙道。
      ▶唐·皇甫冉《同裴少府安居寺对雨》诗:“共结寻真会,还当退食初。”
      ▶宋·魏野《寻隐者不遇》诗:“寻真误入蓬莱岛,

  • 心学

    读音:xīn xué

    繁体字:心學

    英语:study of heart

    意思:(心学,心学)

     1.犹言思想修养。
      ▶宋·范成大《寄题筠州钱有文明府新昌小道院》诗:“忠厚平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