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分类
作者
诗文热榜
课本古诗
词牌名
合称
古籍
首页
《棹歌行》
配干稽后祇。
配干稽后祇。
意思:
考察后只配干。
出自作者[魏晋]曹叡的《棹歌行》
全文创作背景
曹叡创作《棹歌行》的背景与东汉末年的战乱和社会动荡有关。这首诗描述了帝王乘坐楼船游览江南水乡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对江南景色的赞美和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局和人生的感慨。通过诗歌,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在面对纷扰现实时所追求的心灵宁静和超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关句子
车马驰,冠剑祇。
--
出自《返迷辞》作者:[宋]晁补之
惟祇焚香礼北辰。
--
出自《和陈推官见赠》作者:[宋]魏野
无将大车,祇自尘兮。
--
出自《无将大车》作者:[先秦]诗经
无思百忧,祇自重兮。
--
出自《无将大车》作者:[先秦]诗经
群山回合处,栖息祇萝烟。
--
出自《宿断臂岩》作者:[明]盛时泰
皇风扇祇树,至德茂禅林。
--
出自《和御制游慈恩寺》作者:[唐]慈恩寺沙
诗句原文
王者布大化。
配干稽后祇。
阳育则阴杀。
晷景应度移。
文德以时振。
武功伐不随。
重华舞干戚。
有苗服从妫。
蠢尔吴中虏。
凭江栖山阻。
哀哉王士民。
瞻仰靡依怙。
皇上悼愍斯。
宿昔奋天怒。
发我许昌宫。
列舟于长浦。
翌日乘波扬。
棹歌悲且凉。
太常拂白日。
旗帜纷设张。
将抗旄与钺。
耀威于彼方。
伐罪以吊民。
清我东南疆。
作者介绍
曹叡(204年—239年1月22日),即魏明帝(226年至239年在位)。字元仲,三国时期曹魏第二位皇帝,魏文帝曹丕长子,母文昭皇后甄氏。
黄初三年(222年),曹叡被封平原王,黄初七年(226年)五月十六日,魏文帝病危,曹叡被立为皇太子,文帝死后曹叡在洛阳即位。在位期间指挥曹真、司马懿等人成功防御了吴、蜀的多次攻伐,并且平定鲜卑,攻灭公孙渊,颇有建树。魏明帝统治后期,大兴土木,耽于享乐。景初三年(239年),曹叡病逝于洛阳,时年三十六岁,庙号烈祖,谥号明帝,葬于高平陵。因其临终前托孤不当,导致后来魏国的朝政动荡。
曹叡能诗文,与曹操、曹丕并称魏氏“三祖”,但其文学成就不及曹操、曹丕。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其散文二卷、乐府诗十余首。
关键词解释
配干
读音:
pèi gān
词语解释
配干
[ pèi gàn ]
⒈ 犹配天。谓功德与天相比匹。干,指天。谓匹配于夫。
配干详解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