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棹歌行》

王者布大化。
配干稽后祇。
阳育则阴杀。
晷景应度移。
文德以时振。
武功伐不随。
重华舞干戚。
有苗服从妫。
蠢尔吴中虏。
凭江栖山阻。
哀哉王士民。
瞻仰靡依怙。
皇上悼愍斯。
宿昔奋天怒。
发我许昌宫。
列舟于长浦。
翌日乘波扬。
棹歌悲且凉。
太常拂白日。
旗帜纷设张。
将抗旄与钺。
耀威于彼方。
伐罪以吊民。
清我东南疆。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歌颂王者施政的功德,赞美皇帝对东南地区的战争行动,期望他能够为民众伸张正义,清平东南地区。 首先,诗中赞扬王者的大化,配合天地阴阳之道,注重教化。通过观察太阳的起落,王者的统治使阳育阴杀的自然规律得以和谐呈现。这种对阴阳观念的阐述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的一部分,即强调宇宙中万物都遵循着一种有序的、有机的、互相关联的系统。 同时,诗歌中也赞美了文治武功。在治国方面,王者的智慧和威武并行。他不仅通过文治手段教化人民,还通过武功讨伐不顺从者。这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的一个核心观念,即“以德治国”和“以法治国”的结合。 接下来,诗中描述了吴中地区的战事。那里的人民遭受了敌人的压迫,生活艰难。皇帝为了拯救他们,决定发动战争。这首诗通过描绘士兵们乘船出发,棹歌悲凉,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士兵们的英勇。 最后,诗中表达了对皇帝的期望。他期望皇帝能够为民众伸张正义,清平东南地区。这体现了民众对皇帝的深深信任和期望,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中君民关系的重要一面。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王者施政、战争行动和君民关系的赞美,展现了古代中国社会中的一种理想状态,即一个和谐、公正、充满希望的社会。
创作背景
曹叡创作《棹歌行》的背景与东汉末年的战乱和社会动荡有关。这首诗描述了帝王乘坐楼船游览江南水乡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对江南景色的赞美和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局和人生的感慨。通过诗歌,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在面对纷扰现实时所追求的心灵宁静和超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关诗词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