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定情诗》 时无桑中契,迫此路侧人。

时无桑中契,迫此路侧人。

意思:当时我们没有约会,因为我怕让路旁人看见。

出自作者[魏晋]繁钦的《定情诗》

全文创作背景

繁钦的《定情诗》创作于魏晋时期,具体的创作背景难以确考。但是,可以从诗歌的内容和风格来推测一些可能的背景。这首诗描写了男女之间的爱情和誓言,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赞美和珍视。同时,魏晋时期是一个动荡的时代,社会风气也比较开放,这也可能对诗歌的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此外,繁钦本人的生活经历和情感经历也可能对诗歌的创作产生了影响。总之,《定情诗》的创作背景是多方面的,需要综合考虑历史、文化、社会和个人等因素。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我出东门游,邂逅承清尘。
思君即幽房,侍寝执衣巾。
时无桑中契,迫此路侧人。
我既媚君姿,君亦悦我颜。
何以致拳拳?
绾臂双金环。
何以道殷勤?
约指一双银。
何以致区区?
耳中双明珠。
何以致叩叩?
香囊系肘后。
何以致契阔?
绕腕双跳脱。
何以结恩情?
美玉缀罗缨。
何以结中心?
素缕连双针。
何以结相于?
金薄画搔头。
何以慰别离?
耳后玳瑁钗。
何以答欢忻?
纨素三条裙。
何以结愁悲?
白绢双中衣。
与我期何所?
乃期东山隅。

作者介绍
繁钦【póqīn】(?-218),字休伯,东汉颍川(今河南禹县)人。曾任丞相曹操主簿,以善写诗、赋、文章知名于世。

关键词解释

  • 桑中

    引用解释

    1.《诗·鄘风·桑中》:“云谁之思?美 孟姜 矣。期我乎 桑中 ,要我乎 上宫 ,送我乎 淇 之上矣。” 朱熹 集传:“ 桑中 、 上宫 淇 上,又 沬乡 之中小地名也…… 卫 俗淫乱,世族在位,相窃妻妾。故此人自言将采唐於 沬 ,而与其所思之人相期会迎送如此也。”后因以指私奔幽会之处。 章炳麟 《东夷诗》之八:“匪寇求婚姻,和亲亦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