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八月十五日夜东轩》 嫦娥倚冰轮,艳色若自媒。

嫦娥倚冰轮,艳色若自媒。

意思:嫦娥靠冰轮,艳色如自我介绍。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八月十五日夜东轩》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隔竹已见月,清光度溪来》,它是一首描绘中秋月夜的美丽景象和丰富的想象力的诗。这首诗的每一节都描绘了一个独特的场景,通过这些场景,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首先,诗人通过描述月亮透过竹子照射出清光,溪水被月光照亮的景象,展现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夜晚。接着,月光透过竹影投射在白色的墙壁上,仿佛与诗人一同徘徊。这一节描绘了月光的动态美,同时也为下一节的想象做了铺垫。 第二节诗描绘了中秋之夜的特殊时刻,天地之间雾露散开,月亮清晰可见。诗人用“玉兔出”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中秋之夜的月亮,同时也表达了对月亮的赞美之情。 诗人在描述嫦娥倚着冰轮的形象时,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表现了嫦娥的美丽和优雅。同时,诗人也借嫦娥的形象表达了对中秋之夜的赞美之情。 最后,诗人提到“物意为之摧”,表达了对中秋之夜美景的珍视和不舍之情。整首诗充满了对中秋之夜的赞美和留恋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诗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诗歌,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中秋之夜的美景和诗人的情感。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对自然和美的赞美之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隔竹已见月,清光度溪来。
移影上素壁,与我相徘徊。
是夜正中秋,天地雾露开。
人疑玉兔出,药杵不生埃。
嫦娥倚冰轮,艳色若自媒。
他夕岂不孚,物意为之摧。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冰轮

    读音:bīng lún

    繁体字:冰輪

    英语:moon

    意思:(冰轮,冰轮)
    指明月。
      ▶唐·王初《银河》诗:“歷歷素榆飘玉叶,涓涓清月溼冰轮。”
      ▶宋·苏轼《宿九仙山》诗:

  • 嫦娥

    读音:cháng é

    繁体字:嫦娥

    短语:月亮 婵娟 蟾蜍 阴 月 月球

    英语:goddess in the moon

    意思:
     1.神话中的月中女神。

  • 自媒

    读音:zì méi

    繁体字:自媒

    意思:女子自择配偶;自荐。
      ▶《管子•形势》:“自媒之女,丑而不信。”
      ▶《列子•周穆王》:“鲁有儒者,自媒能治之。”
      ▶唐·杨炯《后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不脂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