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冬夜读几案间杂书得六言二十首》 昔有初祖见性,今无导师指迷。

昔有初祖见性,今无导师指迷。

意思:从前有初祖见性,现在没有导师指点迷。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冬夜读几案间杂书得六言二十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禅意深远而著称,通过描绘初祖见性和迷者指迷的场景,表达了生死轮回的哲理。 首先,“昔有初祖见性,今无导师指迷”这两句诗描绘了一个过去的世界,初祖在性见上有了深刻的领悟,而现在却没有了导师来指引迷路的人。初祖的形象象征着禅悟的境界,而迷者则代表了生死轮回中的众生。这两句诗表达了生死轮回的无常和人生的迷茫。 “死底埋震旦东,活底在葱岭西”这两句诗则进一步描绘了生死轮回的场景。死底指的是死亡和埋葬,象征着生命的结束;而活底则是指生命的再生,可能指的是轮回转世或者涅槃。震旦东指的是东方震旦国,通常用来指代东方佛教的发源地;葱岭西则是指葱岭以西的地区,通常用来指代西方佛教的发源地。这两句诗表达了生死轮回的地理空间和时间跨度,也表达了佛教中生死轮回的观念。 整首诗以禅意为主题,通过描绘初祖见性和迷者指迷的场景,表达了生死轮回的无常和人生的迷茫,同时也表达了佛教中生死轮回的观念。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值得细细品味。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富有禅意的诗歌,通过描绘生死轮回的场景,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佛教的生死观。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昔有初祖见性,今无导师指迷。
死底埋震旦东,活底在葱岭西。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

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

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程章灿《刘克庄年谱》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探索精微。

关键词解释

  • 初祖

    读音:chū zǔ

    繁体字:初祖

    意思:
     1.始祖。
      ▶汉《新嘉量》:“黄帝初祖,德匝于虞;虞帝始祖,德匝于新。”
      ▶清·黄景仁《桂未谷明经以旧藏山谷诗孙铜印见赠》诗:“强将谱系溷初祖,九原可作夫谁欺

  • 导师

    读音:dǎo shī

    繁体字:導師

    短语:园丁 师长 先生 教育工作者 师 教员 师资 老师 教育者 讲师 教师

    英语:tutor

    意思:(导师,导师)

  • 见性

    读音:jiàn xìng

    繁体字:見性

    意思:(见性,见性)
    佛教语。谓悟彻清凈的佛性。
      ▶《坛经•般若品》:“若开悟顿教,不能外修,但于自心常起正见,烦恼尘劳常不能染,即是见性。”
      ▶明·李贽《答邓石

  • 指迷

    引用解释

    犹解惑。谓指点使不迷惑。 宋 欧阳修 《再和圣俞见答》:“嗟哉我岂敢知子,论诗赖子初指迷。”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八:“非吾师指迷,实不悟此。” 明 袁庆麟 《<朱子晚年定论>跋》:“是编特为之指迷耳。”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朱笠亭说诗》:“弁言一则,尤足为后学指迷。”

    读音:zhǐ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